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2版:商情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2版            商情世界
 
今日关注

2014年3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尼原矿出口禁令生效镍市迎来最大挑战

来源:中国贸易报  

    印尼原矿出口禁令日前正式生效,禁令指出,印尼政府将停止所有原矿出口,在印尼采矿的企业必须在当地冶炼或精炼后方可出口。然而,在法律生效的最后关头,印尼政府还是做出了妥协,印尼政府宣布,将允许66家矿业公司继续出口精矿至2017年,并初步决定,允许铜、锰、铅、锌等精矿出口,但仍然禁止镍矿和铝土矿出口。

    据悉,在铝土矿方面,中国铝产量的约1/5是由印尼铝土矿加工而来,自2009年印尼宣布禁令以来,中国就分步骤将铝土矿进口来源多元化,并通过建立新的冶炼厂,吸纳印尼以外的原材料进行替代,例如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其他国家进口,或利用在印尼建设精炼厂来换取铝土矿的出口配额。因此,就铝土矿而言,此禁令对中国影响不大。

    但在镍矿方面,由于印尼是中国红土镍矿的主要供应国,其禁止镍矿出口将对中国镍原料的稳定供应产生较大影响。

    不锈钢竞争优势或逐渐丧失

    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是具有战略价值的重要原材料。据统计,2013年,中国的镍产量为9万吨,占全球的5%。然而,中国是全球镍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在大量依靠进口原料的情况下,2013年国内镍冶炼产品产量为69.5万吨,占全球的36%;镍金属消费量为81.9万吨,占全球的46.5%。

    在原料进口方面,镍是中国重要的短缺资源之一,长期以来大量依赖进口,原料对外依存度持续多年超过80%。2013年,中国镍矿进口量为7124万吨,比上年增长10%,已连续5年占据全球最大的镍矿进口国地位。

    因此,印尼政府禁止镍矿出口可能使中国镍供应出现13万吨左右的缺口。同时,从全球范围看,受资源禀赋制约,能够像印尼一样保证中国大量进口廉价镍原料的国家不多,世界镍矿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从政策、成本、数量等方面都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填补印尼对中国中断原料供应的空白。

    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寻求到有效应对之策,中国不锈钢生产的原料供应将受到严重冲击,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逐步丧失,还可能导致国内不锈钢价格上扬,直接影响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

    加快境外基地建设是关键

    在印尼出台禁止红土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采取开始备货囤矿的应对策略。数据显示,2013年,镍进口量显著增长,港口镍矿库存量一度增加至2400万吨。

    2014年初,国内企业的镍矿备库量估计在2000万吨,大中型企业基本能够保证6个月左右的原料供应。但是企业大量库存原料,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国内利用红土镍矿生产的企业发展前景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当前中国面临的现实处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镍市场相关研究员向记者阐述了化解印尼禁止镍矿出口对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相关建议:

    一是加快境外镍资源基地建设,支持其尽快建成达产。目前,中国企业在缅甸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投资的镍资源基地均已建成,合计形成镍铁生产能力5.5万吨;正在印尼建设的镍铁项目生产能力合计超过10万吨。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增强中国镍资源保障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投资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这些境外镍资源基地尽早建成达产,从根本上缓解印尼禁止镍矿出口对中国的影响。

    二是立足国内矿产资源开发,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镍骨干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镍金属供应的自给率。

    三是适度增加从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进口镍矿。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红土镍矿也十分丰富,且已形成相当开发规模。在短时间内,国家应适度增加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镍矿,保证中国镍矿原料的稳定供应。

    四是推进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中国镍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不少利用进口红土镍矿生产镍铁的企业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印尼禁止镍矿出口虽然对中国造成了不利影响,但也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推进对镍铁生产企业的环保核查,坚决淘汰一批技术落后的镍铁生产能力。

    (静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