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3版:商事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3版            商事广角
 
今日关注

2014年6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渗透 改变传统银行商业模式

来源:中国贸易报  

    ■陆岷峰

    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使金融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互联网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并不能独善其身。更多的企业希望得到安全、快捷、操作简便的网上银行业务。电子商务已经充斥各行各业,从线上到线下,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模式和财务模式都在深刻变化;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快速覆盖,对实体货币产生了冲击,而银行以纸币为核心,更多的受到来自网络的冲击,代理业和结算业务份额都将减少。

    另外,互联网金融业正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越来越多的公司申请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他们截留了银行的大量结算业务,致使银行中间业务缩水,金融脱媒化趋势将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和结构提出严重的生存挑战。

    所以,展望银行业未来的商业模式,渠道电子化将是一大特征。未来,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将是无时无处、不分时间和地点的全天候、实时的业务需求,任何客户都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和渠道发起任何交易。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类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需求,只能通过基于通信网络技术的自助式服务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并增加客户的粘性。电子化自助式服务渠道具有延伸服务、叠加服务、降低成本和风险的优势,将取代或迫使遍布大街小巷的传统银行营业网点转型。银行间的竞争优势将不再取决于分支机构及网点等物理渠道的数量,甚至物理网点将成为个别银行的负担。商业银行会延伸出电子化的虚拟“网点”和“柜台”,以金融互联网、社区智能银行、移动支付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

    传统型银行业务模式中,对公业务方向是要积极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业崛起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带来的对公业务机会,重点发展投资银行、资产托管、金融市场、跨境融资结算、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业务。中小企业客户是重要的目标客户群体。零售业务重点发展消费信贷、个人经营贷、理财、私人银行、移动支付、保管箱、代理贵金属、书籍和高档商品销售等业务。除了中高端个人客户以外,女性客户、老龄客户、跨境客户和年轻消费型客户都是未来零售业务的目标群体。

    随着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开始通过网络涉足金融业务,如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金融企业通过各种代理、代销业务涉足一般商业活动。互联网金融使得银行与一般企业界限模糊,为了应对挑战,商业银行必须跨出门槛,为客户提供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乃至商业服务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将业务边界无限拓展。

    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发挥自己在支付环节的优势,抢占“O2O”里的支付结算业务。所谓“O2O”就是“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沿阵地。如今,“O2O”打开的将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中国人在线上消费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线下消费。在实际生活中,网购消费其实只占消费者支出的一小部分,餐馆、理发店、干洗店、服装定制、KTV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消费才是占据最大比重的,而这些服务必须要消费者到实体店去享受,这就是“O2O”所蕴含的巨大商机。银行若能主动介入到这一消费过程中来,将会获得相当丰厚的收益。而作为本身最擅长做支付业务的银行来讲,在“O2O”的支付环节,目前仅仅是“收银员”的角色。所以银行需要考虑如何发挥自己在支付环节的优势,将“O2O”里的支付结算环节填满,才能将线上、线下连起来,产生巨大的爆发式的力量。

    (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现供职于江苏银行总行)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