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外贸企业调查实录:
跨越重洋望美国 谁帮我打开那扇窗
来源:中国贸易报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和美国双边贸易总额为5210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3684.3亿美元,同比增长4.7%;自美国进口15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已达到5025亿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3594.5亿美元,同比增长7.3%,自美国进口1430.5亿美元,同比增长4.4%。
在这样宏观而抽象的数据面前,有多少是中小贸易商甚至是外贸SOHO一族做的贡献,我们不得而知。
在国家政府层面的中美商贸联委会召开之际,《中国贸易报》联合环球易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国内数家小微外贸企业进行了调查,在所有反馈了信息的企业或者外贸人士眼中,美国市场是充满机会的,但机会似乎是遥不可及的。虽然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和美国建立了联系并在尝试开展业务,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带着他们的产品服务迈出国门、跨越重洋、走进美国,却还要历尽艰难曲折。正如环球易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振国所说的那样:“美国市场就好像圣诞节时装饰华丽的商场橱窗,我们这些孩子从外向里望去,满是艳羡的眼神,但是在没有经济实力和准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敢轻易推门进去。我们需要自己的实力,也需要有人引导指路,带我们在橱窗里找到心仪的礼物。”
探索
这个“礼物”,确实太难找了。
据商务部公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便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无绳电话机及其部件、鞋靴、硬盘驱动器、微型机的处理部件和服装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大豆、飞机等航空器、集成电路、铜废碎料、处理器及控制器、未梳棉花、存储器等。
在这些或大宗或资源技术密集型的贸易产品面前,中国的小微外贸企业能够“染指”的还多是一些基础产品或低端设备。“要想进出口能源矿产、飞机坦克、机械设备也不现实,中小企业多数还是做跟衣食住用行相关产品的贸易。即使这样,也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了。”董振国的环球易贸电子商务公司专注于服务外贸SOHO和中小外贸企业,上万家客户资源都是国内外的中小企业。“建材卫浴、产品包装、服装鞋帽、电子配件、食品玩具……这是很多做外贸的人容易上手起家的产品。”
但是,想把这些产品适销对路地卖到美国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家外贸企业的主管告诉记者,他们正在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电子烟等电子消费产品,非常想和美国做生意,希望找到美国的中小型消费电子网站或者实体店批发商。
有一家做纸袋包装的企业跟记者反映,他们通过很多途径找到一家美国需求方,虽然需求量不大,但是也仍要磨合和详细接洽,目前还在业务洽谈中。
常州新区金利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已经有了会持续返单的美国老客户,但是仍有开拓新公司的需求。“有一家新客户,我们付出人力物力跟踪了2年了,12月份还派人来工厂实地考察,但还在犹豫中,没答应和我们签合同,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碰壁
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难以找到客户。
桐乡市申昊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外贸经理告诉记者,有美国公司采购过真皮手套和室内拖鞋,合作还算顺利,就是价格被压得很低。
北京麦格天宝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测绘设备和解决方案,从2003年起蝉联美国Trimble公司全球最大的分销商,尽管这样,也遇到了港口清关速度太慢,影响交货期的问题。
上海缤果印刷有限公司主营印刷包装和酒店用品,已经建立了美国客户专员团队。公司外贸经理Daisy反映说,他们已与美国客户有3年的业务往来,合作还算顺利,有的客户订单比较稳定,有的客户偶尔下订单。“中国工厂的制造工艺达不到美国的标准,不过,我会通过查阅中外资料,来了解解决技术难题的关键。”她说。
瑞安市维信卫浴配套有限公司的外贸业务员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产品质量和认证方面的门槛把我们挡在门外,目前暂时没有和美国客人合作过。”
而已经向美国出口建材的青岛东方依斯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也反映,美国对建材以及其他产品的技术性要求高,相关认证麻烦,而且费用高昂,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设立了比较高的门槛,增加了企业开发美国市场的成本,让小微企业望而却步。
“我曾经与100多家美国中小贸易商有过直接联系,从中感觉到,我们同美国做生意最大的问题还是信任和文化差异,所以,对方对我们供应商的资质审查是非常严格的。”董振国表示,“同样的,我们对美国企业或贸易商的不信任也导致丧失了很多合作机遇。我曾经帮美国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的企业在中国做宣传,寻找中国的代理商、经销商,国内有很多感兴趣的企业,但真正建立合作的却比较少,这其中有中国市场的原因,也有美国企业文化的原因。”
希望
尽管仍有隔阂,但跨过浩瀚的太平洋,美国所展示给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始终是一个美丽的橱窗。
常州新区金利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觉得美国市场蛮好的,所以有好产品、有优势的产品尽管输出。但是,即使是做代工,我们也得多向美国学习创新和设计。”
上海缤果印刷有限公司的Daisy也有同感:“我最希望与美国企业开展家居产品方面的合作,美国在家居设计方面有优势,很多不错的家居产品虽然是在中国生产,却在国内买不到。如果出口到美国后,又进口回来,无疑多了税收和运费,提高了产品单价,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很不利。有些适合中国的家居产品,难道不能在美国和中国同步发行吗?”
Daisy说:“我觉得美国市场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鼓励创新的市场,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同时,政府的财税制度也支持创新企业及项目,这样无疑会不断促进美国市场保持活力。另外,美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制度健全,充分保障了创新者的权利,保护了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伤害创新者的创新热情。”
除此之外,Daisy觉得美国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保健品、婴幼儿产品上做得不错,希望中国可以降低关税,多进口一些美国的保健品及婴幼儿产品,同时也可减少美中贸易逆差。
青岛东方依斯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则希望与更多美国企业合作,在为美国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建材产品的同时,还能成为美国企业在中国的采购代理商,帮助美国企业买到合适的产品。
坚持
“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望,这些外贸企业才一直忙碌在开拓美国市场的道路上,练习英语口语、打电话、发邮件、询盘、报价,不断地奔波于全国各地甚至花重金去海外参加展会和贸易交流活动,以此获得更多市场信息。”董振国告诉记者,“虽然在他们眼中,中国和美国之间在能源、金融、生物医药、创意科技等‘高大上’的领域更有合作前景,更能创造‘外贸奇迹’,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初级产品或服务领域继续努力。他们同样期待着能得到商协会团体的服务与关注、同样需要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不管是否已经与美国有过业务联系,也不管合作是否顺利,这些中小外贸企业都对美国市场充满了向往。而在向往的同时,他们也在期待能多得到一些帮助、一些信息——
“政府能提供免费辅导吗,各种投资美国的辅导,最好是一条龙服务。”“这次美中商贸联委会,我希望双方能够深入沟通彼此企业的常见诉求,使以后中美双方的合作更为顺利。至于实际的帮助,中美是否可以共建一个网络平台,可以让中美双方的企业实时地看到彼此的需求,促成更多的合作。”
“新闻中看到很多国外的贸易大臣带着中小企业访华寻找商机,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在国家或政府的组织下去国外探探路子学习学习?”
“希望能建立一个中美创业企业的沟通渠道,能和美国服务类创业企业有沟通。”
目前来看,这样的呼声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