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财经商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财经商圈
 
今日关注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焕荣:从洗碗工到英伦华人首富

来源:中国贸易报  

    编者按:据不完全统计,英国目前有华人居民25万,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大多来自香港,其中80%从事餐饮业。移民之后开餐馆和超市是华人在异国创业的传统方式。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家庭团聚移民,中国人的移民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英伦华商也在呈现不同的面貌,新一代正探寻不同于祖辈的异国创业方式。

    在英国最主要的三大城市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你都会看到一组红瓦琉璃飞檐的突现中华文化的建筑群,它不是唐人街,而是大名鼎鼎的由在英华人叶氏兄弟创办和发展起来的“荣业行商业中心”。红砖绿瓦的中式牌楼下,都无一例外地写着一句话:“All the Chinese you need to know.”(你需要知道的关于中国的一切。)

    叶焕荣,这位叶氏兄弟企业的主席,是进入英国富人榜唯一的华人。有时候你会看见他在荣业行停车场整理散放的推车;有时又会在英国社会名流的聚会上撞见他;他还是英国王子查尔斯的座上客;首相布莱尔也会在一些特别的场合和他聊上几句。他总是面带笑容,见人就说“哈罗”,人们也都喜欢称呼他为“叶叔”,既体现他与大家的亲切,也彰显出大家对他的尊重。

    穷则思变  前往英国

    1939年,叶焕荣出生在东莞,因为战乱,他父亲决定举家前往香港。“穷得受不了,我是客家人,从中原跑到南方,发现地都被占光了,一分钱都没有,只能跑到山上去开荒。”叶焕荣说。1959年,叶焕荣高中毕业,改变命运的想法促使他下定决心去英国,说去就去。

    “绕过马六甲,还要坐一个月船。”就这样,叶焕荣怀揣10英镑,只身乘船漂洋过海来到英国赫尔城,在利物浦客家人协会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餐馆洗杯工。至此,赴海外打工的第一代客家人,就这样走出国门。

    叶焕荣选择英国,是因为此时的香港依然是英属殖民地。到了英国,他便再也无法停止“没日没夜的工作”,洗碗工人、服务生,直到两年后,与朋友攒下500英镑买下一间坐落在海边的小茶馆,做起中餐生意。

    客流量是服务行业的命脉,如今做起连锁超市的叶焕荣依然这样认为,并十分看重这一点。当年为了让餐馆能吸引更多的客人,他甚至将营业时间延长至深夜,这在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十分罕见,“只有肯干也肯吃苦的客家人能做到”。

    几年之后,叶焕荣的弟弟叶吉荣也来到英国,协助哥哥一起做生意。此时距离他的哥哥叶焕荣第一次来到英国经商,已经过去快10年的时间。叶焕荣不再是当年那个身上只剩一点钱的穷小子洗碗工,而是成为三家餐馆和两家商店的“有钱人”。

    打中字招牌  依靠家族力量

    叶焕荣之所以选择伯明翰为起家之地,一则由于伯明翰的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弱,“如果我从伦敦起家,就会碰到很多强竞争对手,难有机会拓展事业”;二则看中了伯明翰相对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只需两个半或三个小时,我们的货车就能将货物送到英国3/4的客户手中”。人无我有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荣业行的最大特色莫过于能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到有特色的食品,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无法在英国本土买到,“中国生产什么,只要质量好,符合标准,我就拿到这里卖”,客户群不仅仅只是中餐馆及华人,还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非华人顾客。

    忆及自己的创业道路时,叶焕荣总是开玩笑地说,他的家族虽然没有留给他什么财产,但是遗传给了他做生意的细胞和头脑。事实上,他正是靠着这种特有的先天的生意灵性、后天非常的商业洞察力和睿智与勤奋,书写了从一个洗杯工成为富翁的传奇篇章。

    叶焕荣说,大多数移民企业都是依靠家族的力量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这是海外华侨企业的共同特点。荣业行也是家族企业,不同的是,荣业行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他认为,一个企业无论大小,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专业化。叶焕荣有一个理论,就是老板一定要和员工一起同甘共苦,要关心企业的一点一滴,如果老板是松松垮垮的,如何要求员工认真紧张起来?在荣业行里,事无巨细,他都会关心到,是一个完全不像老板的老板。无论多晚,每天他都要到荣业行看一眼才回家睡觉。他风趣而饱含深情地说,这就像是一个父亲每天晚上和他的宝宝亲吻道晚安一般。说到他的生意经,他说,30多年来,他都是以经营贸易和房地产为主,因为房地产和贸易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是骨骼,一个是血肉。“我做生意都是做我自己熟悉的行当,不熟悉的我不做,我自己控制不了的我也不做。”

    叶焕荣是英国华人的骄傲和榜样,他时刻记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中国人要自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他回忆起创业最初的一个小故事:当年在伯明翰开第一家荣业行时,伙计下班后会去对面的酒吧喝酒,但很快酒吧老板就不再欢迎他们去了。叶焕荣去了解了情况,才知道原来伙计们总是把花生壳随意扔在地板上,“其实这不是歧视,而是我们中国人没有做好自己”。在荣业行内连接办公室和超市大厅的走廊里,有一面穿衣镜,叶焕荣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要对镜整理自己的仪容,确定以最好的姿态为顾客服务,“因为我们走出去不仅代表荣业行,更代表中国人”。

    (宗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