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8版:跨国经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8版            跨国经营
 
今日关注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企再次竞标墨西哥高铁 直面竞争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范丽敏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高铁行业企业的首次“出海”更是如此。

    今年8月,墨西哥对全长210公里高铁项目进行国际公开招标;到了10月15日该项目截标时,中国铁建、中国南车等多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为唯一竞标者;再到11月4日,该联合体中标;但是仅过3天后的11月7日,中方团队还来不及品尝中国高铁首次成功整体输出的喜悦,墨西哥方面宣称撤消这一投标结果,并决定重启投标程序。

    “墨西哥‘高铁事件’说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存在诸多障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高铁“出海”一波三折,中国铁建牵头的联合体仍在积极准备第二次招标。

    积极备战二次招标

    “现在,墨西哥方面已经向我们发出了招标邀约。”中国南车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涉及面比较广,中国南车留在墨西哥的团队和国内的团队都已经开始工作,积极准备第二次招标。此外,联合体也进行了小幅调整。

    据中国铁建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牵头,并联合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二局、铁四院组成的编标组仍在墨西哥现场工作。

    而参与中方首次标书修改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则表示,事实上,中方整个竞标团队一直没有离开墨西哥。目前,他们正在进行二次竞标谈判。

    中方联合体之所以要二次竞标,是因为在短短三四个月时间里发生的一系列“闹剧”。

    今年8月,墨西哥对全长210公里的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进行国际公开招标。由于墨西哥政府希望高铁项目能在今年12月开工,2017年运营,因此要求的竞标时间仅仅有两个月(而国际上一般的竞标时间是半年左右)。

    “为此,中方组成了四五百人的标书编制团队,经常连续24小时连轴转,在墨西哥城的前方团队甚至连日睡在办公室的地上。最后,中方团队准备的标书装了8个箱子,总重2.1吨,墨方非常满意,给打了94.4的高分。”据王梦恕介绍,其他诸如阿尔斯通、西门子等国外企业都在要求延迟投标时间被拒后放弃了竞标,这使中方联合体成为唯一的竞标商。11月4日,中方联合体中标墨西哥高铁项目,包括全长210公里的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铁路线路设计施工、高速动车组的设计制造、线路的调试及5年的运营维护,这成为国产高铁在海外实现的第一单。

    “但出人意料的是,11月7日,墨西哥方面突然撕毁了上述合约。”王梦恕说。

    对此,魏际刚分析道,墨西哥撕毁合约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商业问题,而是更复杂的国家间政治、经济的博弈。而这一事件也说明了国产高铁“走出去”还存在诸多障碍。

    与国际巨头“贴身肉搏”

    与第一次竞标不同的是,本次竞标,中国企业将面对来自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和三菱4家国际公司的竞争。

    对于此次竞标,魏际刚认为,国外巨头在国际市场上有上百年的运营实践,管理经验丰富,在法律风险管控上积淀较深,对国际客户的影响力也较强。

    魏际刚举例说,例如庞巴迪公司,这是一家加拿大公司,与墨西哥同属美洲,在地理上相距最近。该公司开发墨西哥市场多年,在墨西哥的品牌知名度较高。

    “重启招标后,中国企业会面对相关文件可能被竞争对手得知等不确定性问题,但中国企业有自身独具的优势,是其他国际公司无法比拟的。”魏际刚告诉记者,中方企业技术过硬,比如今年首次出口欧洲马其顿的动车组项目,在标准最为严苛的欧洲,中企完全凭借技术过硬打败了来自瑞士的竞争对手;从项目成本看,中国高铁成本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仅是全球竞争对手的一半;从交货时间看,中方承诺工期3年,外加5年运营维护,这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满足的;在高铁售后服务上,中国员工可以做到“凌晨出库检修”,有问题随叫随到,这也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做到的。

    中方联合体同样认为,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企业上下一心,动用一切可能资源为二次招标做准备。中国铁建联合体仍是二次招标中最具实力的团队,有信心再次胜出。

    “随着中国‘一路一带’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将迎来高铁出口大潮,这种大趋势不会因为某一次遇挫而改变。”魏际刚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