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刺痛传统商业银行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栾鹤
编者按:新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敲下电脑回车键,卡车司机徐军就拿到了3.5万元贷款。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开业的互联网民营银行完成了第一笔放贷业务,此举被总理称为“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作为“倒逼传统金融加速改革”的利器,互联网银行能否就此撼动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内银行业?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又将何去何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新年的第一次视察中,选中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并亲自按键发放了该银行的第一笔贷款……这些“第一次”似乎在释放一个信号:2015年,将是互联网银行开疆扩土的一年。
从微众银行的大事记来看,动作可谓迅疾:2014年7月24日获批;10月22日创立;12月12日获得开业批复及金融许可证;12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册;12月28日官网上线。总理称“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还显稚嫩的互联网银行能否担起倒逼金融改革之重任?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内银行业又将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到来?
互联网银行 并非终结者
互联网银行是眼下最热的概念,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陆岷峰将其定义为:互联网银行是互联网企业依托数据基础信息,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将业务拓展至金融领域的新生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电子化、信息化、在线化、便捷化的特点。
陆岷峰表示:“微众银行成功完成第一笔放款业务正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集中反映,是数据应用强效驱动金融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其开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远远大于其自身业务的价值,一经出现便得到市场的认同。”
那么,互联网银行能否会是传统银行业的终结者呢?“互联网金融还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金融的历史地位,其作用正如总理所说的,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金融加速改革’。”陆岷峰说。
据了解,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高端客户。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还是传统银行相对低端的业务,而银行的很多高端业务还是很难在线上完成,这将成为传统银行抵御互联网金融的坚实堡垒。相比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真正有冲击力的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
互联网银行的出现仍将深深剌痛传统商业银行。陆岷峰分析,相比传统银行高额的管理成本、冗繁的业务流程、保守的管理理念,互联网银行的多层次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无网点、无柜台、无担保的经营模式,庞大的客户基础、广泛的服务覆盖、低廉的交易成本、先进的数据技术等内在优势为其在支付、结算和融资等金融领域广泛布局增添了竞争力。
当前互联网民营银行不可逆转的侵蚀态势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盈利能力层面带来颠覆性、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影响,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格局,并产生“鲶鱼效应”使得传统金融不得不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互联网金融业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动推进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更新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产品创新、业务流程、数据技术、风险防控、资金监管等新思维,进行的全面调整和深度转型,在适应调整中以改革求发展。
互联网银行具有普惠基因
互联网银行的一大亮点是,无需财产担保,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互联网银行不仅是激活改革的一条“鲶鱼”,还是为了解决现有金融业存在的“嫌贫爱富”现象,为小微企业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
陆岷峰表示,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壮大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广大的客户,而在重多的客户中,中低端客户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因为传统金融更多地关注部分优质大客户、VIP贵宾客户等核心客户,众多处于“尾部”的普通客户长期处于金融服务边缘,而互联网银行更多地重视“长尾”客户的挖掘,有针对性地增加或推出低成本、低门槛的普惠金融产品,满足长期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相比较各类受益者中,中小企业、金融资产较少的中低收入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更为民主、更为普惠,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服务模式,因此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拥戴。比如,传统银行出于成本的考虑,不会研发碎片理财产品。看待互联网金融,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其是把金融产品平移到互联网平台,其最大意义在于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进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边远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使得人人都有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这无疑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精神内核。
互联网银行难成孤胆英雄
互联网银行短期内能否对传统银行业形成倒逼压力很难预测,无论是在资本、经验、信用等方面,传统银行的优势仍是新兴互联网银行不可比拟的。微众银行所拥有的社交数据并不能代替传统的金融数据,而传统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陆岷峰认为,不能将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对立起来,可以说两者是“冰火两重天,喜忧各参半”。在积极方面,互联网金融是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外部推动力,传统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方面也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和较大进步。
在互联网浪潮面前,传统银行也并非后知后觉。陆岷峰表示,目前商业银行依赖庞大的客户资源,已基本完成全新开放的网络运营体系以及配套的全系统金融生态系统构造,在客户维护、资金配置、产品研发、在线服务等方面并不逊色于专职的网络银行。如江苏银行将“智慧化”作为未来五年战略规划四大目标手段之一,其直销银行在开通后很短时间内吸引了50多万客户,功能不仅具有一般网络银行的功能,还结合了本行的优势设计了诸多专属金融产品。从消极方面看,互联网金融实际运营中还存在着一些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因为参与金融的互联网企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将互联网作为攫取高额利润的手段,安全保障问题、风险管理问题始终是网络银行的经营者以及监管者持续密切关注的重点领域。
金融的创新依赖于监督管理政策的创新,而监督管理政策创新的速度与力度取决于风险管理水平、技术支撑程度、全社会风险承受能力。从外部宏观环境下,互联网银行的监管政策相对宽松,正当互联网金融热浪来袭之时,中国保监会及时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出《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银联修订最严格的《银联卡受理市场违规约束实施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已真正进入政策视野,对于保持互联网银行这一新生业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制度和监督管理政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