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财经商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财经商圈
 
今日关注

2015年1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软银中国薛村禾:下一个“阿里巴巴”在生命科学领域

来源:中国贸易报  

    软银中国资本执行主管合伙人薛村禾在纽交所见证并分享了阿里巴巴和软银中国资本的重要时刻。直到现在,每每有人问起薛村禾,当年为什么知道阿里能够成功?薛村禾经常先笑着“卖关子”:“你猜!”当问询者以为得不到确切答案时,薛村禾又正色道:“我们当然不知道。我们知道阿里巴巴可能会很大,但不知道会这么大。”

    要投就只投马云一家

    软银与阿里的故事,在坊间被演绎为“6分钟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但真实版本远不限于此。时光回溯到1999年,伴随UT斯康达等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成为海外风投的“新宠”。作为UT斯康达的投资者,孙正义委托薛村禾为首的UT斯康达高管团队筹建软银中国基金,并一直想“近距离”看一看。终于,借UT斯康达在北京总部召开董事会之机,孙正义及其日本团队计划会面中国互联网创业者。顺利成章地,孙正义委托软银中国寻找一些“靠谱”项目。

    最终,软银中国团队挑选出数十家中国互联网公司,邀请其创始人到北京参加“面对面”交流。包括阿里巴巴马云、新浪王志东、网易丁磊等悉数到场,分别在规定时间内陈述项目并接受提问。而软银方面,则有孙正义、薛村禾、吴鹰、周志雄等出席。当时,周志雄在软银中国团队中任VP一职,他找来了阿里巴巴。

    在规定的6分钟陈述时间内,马云将电子商务说得清楚明白,最后问答时间大概用了40-50分钟。凭借个人魅力,在这个短暂交流后,马云获得软银中国团队及孙正义的初步认可,但并未立即达成正式的投资协议。

    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的B2B电商有MeetChina、8848、Sparkice、阿里巴巴4家公司。事实上,早于孙正义此次中国之行,一次偶然机会,Sparkice创始人曾强已经在日本见到孙正义,孙向其承诺软银将投资Sparkice。当年,由于投资雅虎、UT斯康达的回报颇丰,“不差钱”的孙正义筹码很多、到处“下注”,原计划“撒网”赌赛道:既投资曾强的Sparkice团队,同时投资马云的阿里巴巴;且给曾强的投资额度约3500万美元,高于马云团队。

    薛村禾带领软银中国团队开展尽职调查后,向日本软银总部上交一份报告称,要投就只投马云一家,态度相当坚决。吴鹰回忆称,“我与老薛是坚决站在一起的,我知道曾强这个人不落地,太吹了。”而在薛的记忆里,马云团队彼时也很紧张,其担心软银既投这家又投那家,市场会比较混乱。

    一方面,软银中国坚决要求只投马云;另一方面,孙正义则要信守投资承诺、说话算话。最后妥协的结果是,仅向Sparkice投资500万美元,而向马云投资2800万美元;且后续不再跟投Sparkice,专注阿里巴巴一家。前者的投资由软银日本完成,而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则由软银中国团队全权负责。当时,软银中国首轮基金的LP只有软银和UT斯康达,前者出资90%,并握有UT斯康达50%的股份。虽然对阿里巴巴此次投资的最终额度为2000万美元,但“孤注一掷”的压力几乎全部转移到软银中国团队。

    “赌选手”还是“赌赛道”

    在创投界,一直有“赌选手”与“赌赛道”一说。薛村禾的观点是,同一类型的公司只投一家,如果真的有差异再另当别论。如何从高成长、高科技有潜力的行业中发掘创业家?薛村禾称,归根到底是人,当年从多个可能的公司中,只愿意支持阿里巴巴,原因只有一个,马云及其团队更靠谱、更可信。

    作为见证者之一,对于软银成功投资阿里巴巴,吴鹰中肯评价称,“薛在这个问题上贡献占80%,(孙)与马云见一面,演讲6分钟,谁能那么神?找都是我们(软银中国)找来的;如果找的不是马云,就更没戏了。”若还要深究,如果中国团队占有80%功劳,周志雄把马云找来,也要占到20%-30%,因为当年的马云太不知名了。

    如果说投资阿里巴巴这一开端,证明薛村禾及软银中国团队犀利的发现眼光,再度投资淘宝网更体现了他的“功力”。2003年马云创立淘宝,薛村禾当机立断,从软银中国当期基金中仅剩的2500万美元中,划出80%继续投资淘宝网,并说服陷入低迷股市、无暇“东顾”的孙正义继续投资,最终帮助淘宝赢得对抗eBay的战役,奠定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的基础。

    尽管阿里巴巴有其他投资人,但只有薛村禾继续“冒险”支持阿里巴巴创业团队,发掘开拓出新的巨大机会淘宝和支付宝;而非停留在单纯的一次性资金投资。在业内这被视作“顺藤摸瓜式”的投资,而软银中国团队有个亲切的说法,就是“阿里/淘宝”投资模式。

    这个只掌管着15亿美元基金的管理团队却有着如此高的命中率,着实让人称奇。按照薛村禾自己的说法,一个投资人或一家投资机构做得好,运气成分是一定有的;但光靠运气决不会不断“复制成功”,成功更与其理念、价值体系相关。薛村禾及团队自有一套投资哲学。

    如何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也是软银中国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其实,软银中国的投资理念颇为简单,笼统而言,就是投资社会贡献大的项目,即能够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进而提高社会效率。

    在薛村禾看来,只要能够解决的问题足够大,能够影响的价值链足够长,就越能提高社会效率;当你发现其社会效率高时,通常就能够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成为一家好公司。当然,如果只有一个想法,但执行能力不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谓的投资成功,其实是根据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一种衡量,当你为社会做了一点‘好事’时,一个合理的社会是会给你一点‘小费’的,因此,公司也好,投资也好,就会成功。”薛村禾称。

    下一个阿里在哪里

    在衡量社会贡献大的投资理念下,软银中国的投资标的并不局限于互联网领域,而是一切社会价值足够大、技术门槛足够高的项目。从软银中国投资“赛道”的渐变中可以略窥一二:第一期基金专注投资互联网领域的不成文限制逐渐被放宽,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局面。比如,在第二期基金中逐渐加大对医疗健康和消费项目的投资,第三期基金中则逐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第四期加大对新材料的投资,而第五期则计划布局生命科学。

    治理空气污染等蕴藏更大机会,按照软银中国的投资理念,如果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不仅积德无穷,大势所趋下,社会肯定会给予丰厚的回报。此外,预见到健康、抗衰等方面的巨大消费需求,软银中国还在积极布局生命科学产业的投资,同样青睐于“技术改变世界”的公司。

    回到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的问题,薛村禾认为,互联网领域一定可以找到新的足够大的公司,能不能做到阿里巴巴是另一个问题;材料学科的垂直应用也有相当的机会,生命科学领域(项目)可能比阿里巴巴还要大。

    与喜好相对,软银中国也有“投资禁区”,即可扩充性差的项目。比如餐饮,哪怕是连锁的,从投资角度来说很难扩充,因此不会投资。虽然大众很难理解,但作为专业投资者,薛村禾会从这个方面思考问题,“讲到底,你解决的问题不够大,别人也可以解决。你真的是最优化的吗?如果不是,别人可能来优化你。”

    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投资逻辑下,薛村禾选择公司时也会重点考察其个人或机构的价值体系。在与可能的被投资者初次见面,首先会问,你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足够大;你怎么解决问题,别人怎么解决的,你的效率是怎样的。一系列“社会贡献”的问题之后,财务方面的往往放在最后、顺便提及。

    对比其他很多机构,软银中国此举好像是“本末倒置”。薛称,“挣钱只是副产品,我们只是顺便关心副产品是什么。”由此,软银中国决不会“赚快钱”,在不断变化的中国有足够多的机会,足够多的项目,但软银中国找项目时并不十分着急,而是从中精选出最好的项目,老老实实地投资;如果实在找不到也无所谓。

    薛村禾早年联合创立的UT斯达康曾创造过50亿美元市值;从成功的创业家到投资人的路径,薛村禾并非刻意选择,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参与整个创业、管理过程,让薛更知道如何帮助那些成长性企业。经典的桥段是,投资阿里巴巴后,薛帮助阿里巴巴在杭州开发区寻找新的办公楼,但当时的阿里巴巴还名不见经传,薛打着UT斯达康的“名号”为之“背书”:告诉当时所在地管委会,这家公司将来肯定比我们(UT斯达康)更大。后来,阿里巴巴顺利入驻。

    “做投资一定要有好奇心,保持往前冲的劲头。”繁忙的工作之余,薛村禾比较“宅”,但喜欢爬山、健身,每年会定期滑雪,至今保持着对极限运动挑战的热情,整个人精力充沛。

    如同极限运动,创投也是乐趣与挑战并存的行业。诚然,马云和阿里巴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薛村禾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寻找。

    (Yolanda Huang)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