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外贸转型创新机遇莫蹉跎
来源:中国贸易报
■王振峰
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17.3%;贸易顺差扩大6.1倍。这几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随着经济增长驱动力变换有所降低,但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和地区,外贸依存度有的甚至超过90%。单从经济层面来说,外贸发展对经济稳增长甚至是社会稳定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中国外贸转型创新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还是调结构、促转型,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一个主攻阵地。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在开放中增长,利用外资和外贸是两大支柱。”他特别强调,“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正如商务部研究员白明指出的,中国外贸需要创新驱动。中国外贸要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不仅需要打造着眼全球的“双引擎”,不断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提高外贸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我们的企业借助创新力量,积极实现企业国际化、产品国际化,并把创新当作出口企业抗御危机寻找商机的最佳切入口,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最优策略与最佳选择。
推进外贸转型创新,抢抓机遇莫蹉跎!
从外部环境来看,今年的外贸出口仍旧不容乐观,外需改善有限。受美国可能加息的溢出效应,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不小,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可能扩大、国际汇市波动也将加剧。另外,国际油价、希腊问题,也门、乌克兰等冲突地区局势都充满变数。还有,全球化大潮流之下,一股逆全球化暗流也在不断涌动,贸易战、汇率战以及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广交会是我国外贸“风向标”,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中还是感知冷暖的。
外贸“寒冬”面前,我们也要看到,全球化大趋势之下,中国在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过程当中,外贸的潜在增长率与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尤其是国家对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打造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相当重视,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将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企业要抢抓机遇,加快外贸转型创新。
对于我国外贸企业来说,“十三五”规划发展新航程即将开启,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有可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年还是谋划“十三五”蓝图的重要破题之年;外贸企业应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的层次和水平。目前,多部委调研外贸稳增长政策落地,商务部也在提前启动服贸“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企业要用足用活国家的各种外贸促进政策,以更坚实的步伐开拓国际市场。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和众多国家参与的亚投行合体,有助于中国以“软实力”来扩张发展“软边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已经正式公布,这个宏伟建设蓝图将开启一扇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机遇之窗,有助于构建全球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战略交流合作领域众多、层次很高,将牵动各种经济要素、资源配置和市场的深度融合。外贸企业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谋求基础建设、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及贸易往来等多元商机,就必须先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加快转型创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