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蛋糕做大 吸引物流业“觅食”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本报记者 胡心媛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价值,就是将商业沟通、交易变得越来越轻松、便捷、高效、安全。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入到物流行业,将会带来哪些革命呢?
日前,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7%。相较往年,2014年国内B2B服务商市场份额排名情况并未出现大的波动,阿里巴巴还是占据领头羊地位,份额同比降低;上海钢联排名及份额上升是由于其“钢银电商”推出的钢材超市(寄售模式)发展迅速所致。
与此同时,商务部日前印发了《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要求配合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等发展战略,推动电商企业“走出去“;提出“培育一批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航空母舰’和‘排头兵’”。这意味着电子商务未来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互联网+”渗入物流业
快递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电商功不可没。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目前快递业大约六成业务来自电商。在主要民营快递公司的业务中,电商订单占比甚至超过八成。
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催热了电商物流行业,订单量随之井喷、利润增速明显,使其成为了电商发展过程中受益最明显的行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际刚博士认为,当前电商与物流的高速发展需要优质的物流模式来耦合,“互联网+物流”便是优选,菜鸟模式前景可期。大数据时代下的物流,必须建构完整体系、拓展服务功能,进行先导性战略布局和总体设计,凸显“向下”“向外”“向西”,逐步形成适应“买全球、卖全球”的物流能力,并积极与国家战略对接。
他还补充说,在当前形势下,电商物流企业特别是传统快递企业,仅仅依靠低水平扩张将难以支撑,必须寻求‘互联网+物流’的破茧之路。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物流形成的首要途径在于,改变原始的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智慧物流。“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建个网站、开发个车货匹配的平台、做个APP发布一些信息,更多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方面面实现信息共享,也就是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网购一直呈现“井喷式”增长,从2002年的8亿元到2014年超过2万亿元。在此带动下,中国快递业发展迅猛,2014年业务量达140亿件,业务收入达2040亿元,吸纳了超过百万人的直接就业,连续4年增幅超过50%,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
在“2015中国快递论坛”上,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处长杨志刚也认为,现在互联网业和制造业、金融业、流通业、服务业的边界已经逐渐模糊,“快递业会到工厂去,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会让快递业到城市中去,‘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的融合创新,更会给快递业带来到各行各业去的机会。”
对于快递业来说,加强自身的“互联网+”改造更是当务之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副总经理李凯认为,在“互联网+”当中,快递业如何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应用到自身体系中,是下一步必须考虑的问题。
大数据分析成助推器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综合运用,这已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物流业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大数据的使用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再改造,从而提高客户体验。
据了解,大数据时代的智慧物流有许多新的发展,但始终还是会围绕网络和流程这两个物流的基本问题发展的。数据挖掘和建模对企业流程的优化已经可以渗透到大部分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企业作业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资金的流动速度。
西南大学管理学博士刘书伟分析表示,“目前,物流企业面对的是一个高度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许多运输空载的问题就是由于物流企业缺少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未来市场做出预判,只看到眼前的业务在增长就盲目地增加运力和仓储面积;当市场出现萎缩、业务量下滑的时候就会产生大批的富余运力和空置仓库,从而导致物流企业的亏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物流企业就可以对未来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一定的预测,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避免盲目的资产投入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