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经贸摩擦 中国贸促会组织“游说”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范丽敏
“目前,中国仍是国际上贸易救济设限的首要目标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案37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35亿美元。其中,20国集团(G20)国家是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体,五金、化工、轻工产业为贸易摩擦多发领域,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产品遭遇设限呈增长态势。
一般而言,经贸摩擦案件正式发起后,政府调查机关只能在法律框架内调查、裁决,回旋余地受到较大限制。
“然而,如果双方政府和业界能在案件发起前充分磋商,‘官民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化解、管控摩擦,可能会取得更为有效的双赢结果。”中国贸促会法律部部长王承杰在近日举办的月度记者会上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贸易投资民间促进机构,中国贸促会在原有商事认证、仲裁调解等法律业务的基础上,启动了经贸摩擦应对工作,帮助企业在对外经贸合作中做好风险防范与摩擦化解。
王承杰说,中国贸促会将遵循国际通行做法,进一步加强民间经贸磋商对话,使之成为保障企业经贸利益的新手段。
贸促会启动经贸摩擦应对工作
“大约两年前,由于欧盟航空公司提高邮费,导致中国企业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我们组织了数万家企业,起诉欧盟航空垄断。”王承杰说,目前,该案件还在审理中。
今年上半年,中国贸促会组织应对了5起国外对华发起的案件,分别是欧盟对华阿斯巴甜(一种饮料添加剂)反倾销案、巴西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复审案、墨西哥对华铝制炊具反倾销案、欧盟拟对华茶叶制定高氯酸残留标准案、土耳其对部分商品提高关税案;同时,为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中国贸促会还协助业界开展了两起对外案件,分别是对欧盟紧固件反倾销复审案、对欧美航空反垄断诉讼案。
“这一方面是形势要求,中国正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另一方面,商协会发挥更多的组织协调游说作用,也是欧美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惯例。”王承杰说。
当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时期,在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同时,中国企业面临的经贸摩擦也日益增多。
“应对经贸摩擦是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王承杰表示,在应对经贸摩擦中,政府、商协会、企业将分别发挥各自作用。中国贸促会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外交大局,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充分发挥民间机构在国际经贸活动和摩擦应对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王承杰介绍,为应对经贸摩擦,中国贸促会不仅组织了案件应对工作,还建立了经贸摩擦预警体系。目前,中国贸促会已在广东、江苏、山东等经贸摩擦多发省份设立了22个地方预警中心,另在电子信息、茶叶两个行业分别设立了预警点,累计发布反倾销、技术性壁垒、产品安全等预警信息500多次。
根据形势发展,中国国际商会已专门成立驻欧盟代表处。“中国国际商会在欧盟设立代表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中欧企业开展经贸合作。”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尹宗华表示,代表处设立后,将依据欧盟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经贸摩擦应对、行业磋商和游说等工作,为中欧企业创造公平、透明、安全的经贸合作环境,推动中欧经贸合作。
中国贸促会有五大优势
“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投资促进民间机构,中国贸促会在开展经贸摩擦应对工作上具有五大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第一,具有“亦官亦民”的身份优势,这是做好经贸摩擦应对的重要优势;第二,具有良好的外部资源,中国贸促会与世界上300多个对口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建有60多个多双边合作机制;第三,具有庞大的系统资源,中国贸促会在全国有70多个地方和行业贸促分会,以及800多个基层贸促机构,并在美国、欧盟、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17个国家设有常驻代表处;第四,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中国贸促会在外经外贸、知识产权、商事认证、仲裁调解等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和人才支持;第五,具有广泛的企业优势,中国贸促会长期从事对外经贸促进工作,企业基础广泛,联系企业紧密。
“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组建专门法律顾问团队,继续开展经贸摩擦和法律风险防范培训,设立更多经贸摩擦预警机构,对欧盟、美国等重点区域加强民间磋商,组织开展重大经贸摩擦案件应对,推动中外行业交流和对话,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王承杰说。
据了解,为帮助企业做好经贸摩擦应对、更好地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贸促会正组织和策划一系列培训,涉及内容包括信用证、贸易融资、自贸协定等国际经贸规则,境外投资全业务流程以及跨境电商等行业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