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投资
 
今日关注

2016年5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企“出海”不妨多方借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戚晨

    日前,山东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并购论坛在济南举行。与会嘉宾分别从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概况、交易流程及策略、跨境融资解读等专业层面,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实力

    近日,中国知名纺织品制造商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将收购法国轻奢品牌SMCPSAS多数股权,旗下三大轻奢服饰品牌将成为如意系品牌。不仅仅是如意一家,中国多家有实力的纺织企业都将视野放到了海外。在2015年就有新秀丽18亿美元收购Tumi,歌力思2.4亿元人民币收购EdHardy等大手笔收购活动。

    “选择收购、并购海外企业、生产线和国际品牌的中国企业,都已经在这个行业内做到了前几名,大多具备‘出海’的实力。转型走向国际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自主品牌形象,提升产业价值,所以‘走出去’意义非凡。”北京大成总部高级合伙人肖金泉说,他在2003年就已经看到中国企业未来的成长之路,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他在给不同企业做境外投资并购辅导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建议企业老板一定要有国际大局观。

    “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整体品牌知名度等‘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肖金泉说。

    借力

    大成律师事务所柏林合伙人HermannMeller博士表示,近3年,中国企业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诸多国家投资的比例和资金都呈几何倍数上涨。

    面对这样的趋势,HermannMeller建议中国企业应该更趋理性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化中介机构或律师事务所,从而让海外投资、收购、并购等交易的完成更为顺畅。他认为,单凭中国企业自身的力量,“走出去”的步伐还有些踉跄,如果能够有一根坚强有力的拐杖作为支撑,这将让“走出去”的步伐稳健很多。

    “我接触过一家在齐齐哈尔生产猎枪的企业,这家企业在国内已经是顶尖企业了。当他们与我谈如何发展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可以去意大利收购一家该领域的设计公司,这样可以直接解决顶端设计的问题。负责人听后立刻按照我们设计的线路进行海外合作,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肖金泉说,“走出去”的企业迫切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他们不仅仅是听取意见和规划,更重要的是在流程和项目实操上需要细节性的服务。

    准备

    企业“走出去”的途中,并非一路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在海外市场开拓初期,不少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着融资难、人才匮乏、国际化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企业在从事海外投资时,事先应充分认识待收购品牌的价值,是否值得企业花重金收购。其次,要在部分收购和整体收购之间做出抉择,若整体收购,企业需要具备运营大品牌的能力与海外市场的把控力。最后,要了解品牌所在地与收购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商业规则。国内企业对国际品牌进行整体收购,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是对海外市场的不熟悉,在并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细节问题而使并购功败垂成,并购成功后的整合过程中也会遭遇各种阻力。”山东省商务厅境外投资处处长张国亮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