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7版:代言工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7版            代言工商
 
今日关注

2016年11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企海外并购缘何在德突然遇阻?

来源:中国贸易报  

    ■王一鸣

    随着大体量跨境并购交易的不断涌现,今年,中国已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外资产收购者。但与此同时,活跃的并购市场背后也存在隐忧。

    近日,继中国化工对瑞士先正达的430亿美元现金收购要约第四次延期后,10月24日,德国经济部撤销了对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爱思强(Aixtron)的许可,将对该案重新审核。几乎与此同时,德国经济部还拒绝了中企提出的就收购照明设备巨头欧司朗出具无异议证明的申请。

    11月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德国重审爱思强一事回应称,“我们尊重各国在其法律框架下开展安审,同时也希望在安审中提高透明度,明确判断标准,给予各方投资者平等待遇。”

    遭遇美国的安全审查对出海的中企来说或许习以为常。如今,德国成为了主角。外界颇为意外的是,以往很少干预经济的德国政府何以风格突变?

    来自安永(Ernst&Young)的调查显示,今年1月到10月,中国资本对德企的收购总额达到了114亿欧元。

    记者留意到,拥有高精尖技术的优质德企正受到中国企业的青睐。上述爱思强收购案之所以掀起波澜,是因为爱思强公司不仅曾是行业龙头,还拥有领先技术,在其黄金时期的2010年拥有中国市场约60%的占有率。

    再如,今年,中国企业对德最大一笔收购交易来自于5月份美的集团宣布拟以40亿欧元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三成股份。到今年8月20日,美的集团公告披露,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对本次收购无反对意见。

    但这笔交易的通过也引起德国部分人士的担忧。德国联邦经济部部长SigmarGabriel开始呼吁欧盟采取措施,修改法律,赋予欧盟成员国在指定情况下否决非欧盟资本收

    购本国企业的权力。

    安永华中区财务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袁皈泰认为,与美国不同的是,从传统来说,德国的经济优势之一就是政府很少干预经济,但最近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地区,中企海外并购接连受阻,这与当地政治环境紧密相联。譬如德国大选已进入倒计时,使得当地保护主义的情绪有所抬头。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近日对外表示,从本质上看,德方部分人士限制中国投资的论调是一种新的投资保护主义。从走访企业得到的反馈来看,中国对德投资绝大部分是成功的,是互利双赢的合作。

    德国戴姆勒集团CEO蔡澈在《德国商报》发文,称德国政府不应该干涉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行为。至于政界所忧虑的中国偷窃和拷贝西方技术,蔡澈认为并无道理,因为“中国正在培训的工程师比德国多得多,这意味着中国对于保护专利有巨大的兴趣。”

    “国外为何会有保护主义情绪?有些观点是觉得中国在出钱买技术,买完技术以后就带回中国。就交易本身而言,从中方企业角度,也应加强与当地监管部门的沟通,遵守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还要使自身的投资战略更为透明,比如投资完成后,应对当地企业的整合、技术发展,有一个更透明的沟通和规划。”袁皈泰认为。

    袁皈泰建议,从长远来说,中国企业要提升在海外并购中的地位和形象。对于海外并购,不光是为企业本身和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要考虑并购完以后如何对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