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3版: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3版            商贸
 
今日关注

2017年1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瑞合作具有“先锋精神”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高洪艳  实习记者  耿园

    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首访瑞士备受瞩目,中国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这座“世界公园”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让两国人民十分期待。近日,中瑞双方签署了多份外交、自由贸易、发展合作、能源、海关、知识产权、文化、教育、体育、地方交往等多领域双边合作文件。其中,中瑞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两国制造业加强对接等内容成为亮点。在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看来,中瑞两国的合作具有“先锋精神”,是中国和欧洲各国建立的紧密联系中的先驱。

    坚决支持自由贸易

    2015年,在中欧贸易额下降的背景下,中瑞贸易总额逆市上扬,同比增长1.7%。据瑞士海关统计,2016年1月至9月,中瑞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54.2亿美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9.4%。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瑞对自由贸易的支持。

    2013年7月,中瑞两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瑞士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瑞士国土面积小、人口总量少,国内市场容量不大,一直是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的支持者和维护者。“自贸协定为瑞士拓展了市场,给瑞士带来了与世界最大的市场进行贸易的机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7年1月16日,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瑞士联邦经济、教育和科研部部长施奈德·阿曼签署了《关于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的谅解备忘录》,宣布启动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中瑞双方将共同探讨提升和丰富协定内容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创造良好条件。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中瑞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向世界展示了中瑞两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坚定态度。这是对反全球化最有力的回击。”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周晋竹表示,“现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在WTO谈判受阻的情况下,我国积极主动地推进自贸区战略,不断积累在世界贸易领域的话语权,有利于我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中瑞合作还为中欧乃至全球合作树立了典范。“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此时启动具有示范意义。欧洲其他国家、欧盟整体,都能够看到自贸协定给瑞士带来的好处,也有利于我国推进中东欧16+1合作。欧洲经济刚刚显现出复苏的迹象,迫切需要合作的机会,中瑞自贸协定一旦升级,对其他国家来说既有现实吸引力,又有潜在诱惑力。”白明说。

    迫切达成创新合作

    瑞士被誉为“科技创新之国”,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科尔尼咨询等多家机构合作推出的《2016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瑞士再次位居榜首,这是瑞士连续第4年获得这一最高评价。

    2016年,中瑞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第一次同外国建立以“创新型”命名的伙伴关系。

    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适应新常态的过程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创新,而瑞士的传统行业很多都是技术密集型,也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领先水平。创新需要投入,需要现实基础,中瑞双方正具备这样的工业基础。这就使得两国的创新合作既有迫切性,又具可行性。”

    “瑞士在智能制造、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力、能源、食品、医药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对瑞士的技术引进还停留在利用进口和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上。”周晋竹表示,“在中瑞自贸协定中,一个亮点是两国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引进高级制造业技术,这个平台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瑞双方的产业合作提供了机会。“瑞士经济发展水平高,与中国产业对接的空间很大,‘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项目提供了很好的落地时机。”白明表示,“以前也谈合作,但何时能将项目落地还是未知数,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倡议,很多项目可以囊括进来加以推进。”

    中国与瑞士的合作也可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深入。白明说:“瑞士地处中欧,以前‘一带一路’合作主要集中在东欧国家,这次和瑞士的合作相当于把‘一带一路’的对接空间向西又推进了一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