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在海外掀起“中国热”
来源:中国贸易报
“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等发展总体水平滞后,甘肃的文化资源‘藏于深闺无人识’,文化对外交流较为沉寂。”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副研究员侯宗辉1月17日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甘肃依靠丝绸之路黄金段的优势,对外交流日益活跃,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热”。
1月17日,甘肃官方发布的《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7)》蓝皮书披露,如今,甘肃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从最初以敦煌文化艺术舞剧和展览为重点的文化交流形式,逐渐向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项目扩展。民族歌舞、杂技、文物、艺术展览、民间民俗展演等特色文化项目相继走出国门。
“除了为人熟知的歌剧、舞剧、陇剧、话剧外,语言、旅游、摄影、书画、医药、文化、非遗、考古、学术论坛等各方面交流越来越频繁。”侯宗辉说,近几年,甘肃的文化外交打了一场漂亮的“宣传战”,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呈现诸多新特点。
侯宗辉说,甘肃已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交流合作完全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诸如庆阳香包与刺绣、平凉崆峒武术、张掖裕固族“萨尔组合”、甘南藏族唐卡、临夏手工地毯等艺术精品主动寻找机会,远赴日本、泰国等地演出和展览。
“甘肃对外文化交流还重视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路径。”侯宗辉介绍说,在此方面,敦煌石窟数字化引领了潮流,一大批敦煌石窟艺术精品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成系列、成规模地“走出敦煌”,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动起来”,受到海外民众欢迎。
对于2017年甘肃文化发展的形势与预测,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学宏认为,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通过的《敦煌宣言》,标志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机制的建立,将加快甘肃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甘肃的特色文化发展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