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摊儿到商贸城再到跨境电商
中国“倒爷”在俄罗斯的升级之路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开栏语
今年前4个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3个国家合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占同期总额的13.1%,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和缅甸等国家。
中国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碰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又有哪些经验教训?本报特开辟“一带一路”企业行专栏,倾听企业心声,反映企业诉求。
“1991年俄罗斯联邦建立,随之而来的短暂混乱岁月里,很多人利用物资匮乏的困境投机倒把,迅速致富,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商人。”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莫斯科行动》中陈尔力的一段独白将“倒爷”这一商业群体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很多人看来,“倒爷”一词是个贬义词,但不得不承认,正是他们以手拉肩扛的方式打开了我国与俄罗斯等国的民间贸易大门。
像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国际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每停一站,中国商人便与月台上挤满的俄罗斯人在短暂的停车间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往往列车还没到莫斯科,商品就卖光了。俄罗斯中国购创始人、董事长关鑫是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的学生,在耳闻目睹了众多人发家致富的故事后,他凭着懂俄语开始了“倒爷”生活。“我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次去就拎了一包羽绒服,当晚就赚了2万元。”
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倒爷”在俄罗斯创造了“做生意一周赚一辆奔驰”“西瓜换飞机”的奇迹,也品尝到灰色生存的艰辛与痛苦。那个时候,关鑫和一些富有经验的人总是在零下40度的严寒当中,来到夜市做批发生意,来的客人也是中国人,他们批发走以后,在白天的市场上再卖给俄罗斯人。由于“倒爷”大多持旅游护照,又不懂俄语,也不懂当地法律,经常受到俄罗斯警方的查缉和歹徒的骚扰。此时懂俄语的关鑫便时常担负起中俄沟通的任务,时常赶往警局做报案、笔录、翻译、保释等工作。那几年,他足足帮助了3000多人。现在每次提及那段生活经历给他带来的教训,关鑫总是把“一定要遵守当地法律、找当地律师”挂在嘴边。
“俄罗斯是‘倒爷’的聚财之地也是伤心之地。”关鑫认为这样粗放的交易方式不是长久之计,用他的话来说,这赚的是苦力钱,而他要赚的是资源钱。积累了几年资本之后,2008年,关鑫辗转来到叶卡捷琳堡投资东方商贸城,从“倒爷”升级为华商。2010年,东方商贸城开业。由于之前帮助过很多“倒爷”,关鑫的东方商贸城在招商时一点也不费力,而且商贸城的开业给当地也带来不少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谁知道关鑫刚翻过了一座山,前面又阻拦着一条河,就这样不进则退地坚持到2014年,俄罗斯出现了经济危机,实体经济效益下滑。而此时中国正兴起跨境电商,并逐步影响到俄罗斯,很多俄罗斯人便开始学着网络购物,这给东方商贸城的经营带来一些影响。
“我买过一条裙子,那是我夏天买的,结果秋天才到,已经转冷穿不成了。而且我买的是黑色,商家给的是灰色……”一个相熟的俄罗斯姑娘某天来东方商贸城买东西时和正在为出路发愁的关鑫抱怨了几句。
“这让我知道了跨境电商并非实体经济的洪水猛兽。当时,俄罗斯跨境电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物流配送问题,导致送货不及时、售后无法保障;二是中国商家不通俄文,造成理解误差。这让我看到了做本土跨境电商的商机,现在有东方商贸城的线下支持,我们可以搭建线上平台。”关鑫感觉找到了方向。于是,以东方商贸城为线下实体店的俄罗斯中国购跨境电商平台在2016年上线。该平台在解决俄罗斯电商痛点的同时,严控中国商品质量关,很快便在俄罗斯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口碑,“俄罗斯人以前听到made in China 总是皱眉头,现在却是交口称赞。”
2017年末,俄罗斯中国购接待了淄博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代表团。关鑫在与企业家的交流中发现,山东的沂源红苹果细脆多汁、风味香甜,而且还耐储存,有畅销俄罗斯的潜力。众所周知,俄罗斯果蔬一直依赖进口,芬兰、土耳其、伊朗等国水果畅销,沂源红苹果应该可以在其中分一杯羹。关鑫怀着试一试的心态,从一个商家那里空运了10箱沂源红来试销。结果线下的一家销售超市反馈不错,他便加大订货量,销售商家也从1家变成30家再到现在的150余家,“如今,沂源红已然成了俄罗斯水果界的网红。”
俄罗斯中国购的这一举动深得俄罗斯民众和中国山东淄博市相关企业的青睐。5月17日,俄罗斯中国购作为集货方的中欧班列“淄博号”正式发往俄罗斯。“我们还计划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再建一个集货中心,整合更多的中欧班列的资源,以满足俄罗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关鑫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