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投资
 
今日关注

2018年6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自贸区新举措促金融开放提速加码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在博鳌论坛上达成的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在上海自贸区落地。上海自贸区发布《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了25条举措,涵盖了吸引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便利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集聚发展高层次金融人才、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金融法治环境等六个方面。

“此次上海自贸区推出的金融开放25条举措,涵盖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领域,可以看出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意愿和信心。”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

在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外国银行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外资银行扩大业务范围、支持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鼓励外资投资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借鉴境外监管沙盒经验,深化上海自贸区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支持银行业务开放创新。

在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设立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支持已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提高外资股权比例。

在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支持设立外资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支持外资保险经纪公司扩大经营范围,探索推进巨灾债券试点。

“此次开放的力度或将史无前例,可能是在为其他自贸区或者在全国推广做压力测试。”宋清辉说,这些措施针对的是目前金融业存在的金融创新力度薄弱等问题,意在通过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区的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这些举措无疑将给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带来深远的影响,不但有利于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推广,而且还有利于高效地建设自由贸易港,推动中国朝着开创金融业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坚实前行。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财政和金融服务局局长张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印证了“压力测试”的说法。他表示,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是国家给上海自贸区的定位和要求,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上海自贸区在对外开放方面有个重要使命就是做压力测试。此次《意见》的推出,一方面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外商投资金融机构所关注的项目落户、产业政策支持、业务创新、吸引人才和金融法制环境建设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区服务的综合水平。

中国贸促会上海自贸服务中心表示,对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提出的25条举措大力支持,将依托中国贸促会及中国国际商会平台与国外商协会等资源,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上海自贸区与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中国企业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优势、合理利用外资,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认为,这次推出的25条举措,都是问题导向的,在之前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将上海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推上一个新阶段。因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很大,但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就体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强这方面。

宋清辉在谈到金融业开放的前景时表示,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25条举措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推动2018年金融对外开放提速加码。除了这次25条措施以外,期待年内能够开通沪伦通,早日实现股市转换、套利的功能。未来,中国金融业开放还面临着与国际机构、外国监管机构沟通、协调以及合作上面的困难和挑战,亟须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引进国际化人才、提升中资金融机构全球业务能力等方式加以应对。

卞永祖还说,当前,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匹配的是,中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并不大,“以后中国金融业不仅是引进来,还需要走出去,在国际上体现中国金融业的角色、地位或者影响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