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中国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李享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就此开启了融入世界、对接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从全球化获益的40年,也是对世界作出贡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40年。
一、中国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上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通道,国际分工的深化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相遇。中国顺应并抓住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开放型经济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7亿多人摆脱贫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体系完备,形成了39个工业大类,191个工业种类,525个工业小类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4.1万亿美元,连续9年保持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服务贸易总额从几十亿美元增至近7000亿美元,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二。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跃居世界第二,累计超过1.9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之一。外汇储备达3.14万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公司的数量已达到115家,涌现出华为、阿里巴巴、海尔、联想等世界级的国际知名公司。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贡献者
中国借助经济全球化的东风,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展现出大国担当,对全球化深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0年来,从鼓励出口到进出口并重,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是各方共同打造的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已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
三、中国应在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内顾倾向上升。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持续推进“五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二是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外贸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变,推动外贸由大变强。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积极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优质消费品进口,让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三是大力提升双向投资水平。下大力气重塑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让外资愿意来、方便进、留得住。积极促进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树立中国投资良好形象。
四是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WTO多边谈判。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主动推进以RCEP等为代表的各类区域自贸协定谈判,逐步构筑起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性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G20、APEC、金砖国家等国际经济治理平台提出更多中国主张、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推动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