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波及重要产业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编者按:随着3月29日“脱欧”截止日期的临近,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经济形势令人瞩目。“脱欧”方案依旧摇摆不定,不确定性影响持续发酵,汽车产业、金融业等布局发生了变化,对双方未来商业贸易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车企纷纷“脱英”为哪般?
■ 本报记者 胡心媛
尽管英国“脱欧”踟蹰不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却踏上了“脱英”之路。一段时间以来,英国“脱欧”不确定性持续发酵,英国本土企业无处可逃,很多外资企业却选择关厂、撤资,以规避风险。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任琳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哪种结果,“脱欧”对英国经济的伤害都已不可逆转,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据外媒报道,英国境内的汽车工业正在遭受巨大打击。本田宣布在2021年关闭其历史悠久的斯温顿工厂。该工厂是本田在英国的唯一工厂,于1992年投产,目前年产量约为15万辆。数据显示,去年英国汽车总产量为152万辆,这意味着本田这座工厂所占比重达到10%。
本田称,关闭该工厂是该公司全球生产网络重整计划的一部分,本田欲加快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且公司希望将精力集中于高产量地区。除英国工厂外,本田在土耳其的工厂也将关闭,据称今后产能将转移至中国、美国和日本。尽管本田声称,作出上述决定是该公司加快转型的一部分,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英国“脱欧”正成为在英建厂车企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不仅本田,不少车企都在英国缩减了投资规模。
不难发现,在宣布“脱英”的企业名单中,日本企业的名字频繁出现。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曾吸引大量日本企业前来投资,以英国作为它们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去年以来,日本政府和企业不断表达对“脱欧”不确定性的关切。尽管不同企业离开英国原因各异,但“脱欧”引发的对关税、供应链和市场的担忧无疑加速了它们离开的步伐。
在任琳看来,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给包括汽车在内的多个产业造成冲击。本田关闭在英国的工厂并不是结束,或许只是开始。
事实上,在英国“脱欧”之初,就有在英投资的车企明确表示,如果英国“硬脱欧”,将把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例如,丰田汽车此前就警告称,如果英国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离开欧盟,公司将关闭在德比郡的汽车工厂。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日本车企,“脱英”还有一个直接因素。根据日本与欧盟去年签署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今年2月起,欧盟取消对日本汽车征收10%的关税,以及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征收的3%关税。这样一来,日本车企可以在本土投产而后出口到欧洲市场。
国内一家汽车品牌负责海外业务拓展的李先生对记者表示,如果英国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离开欧盟,一方面,车企在英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将成为问题,例如关税增加;另一方面,在生产层面,从欧盟国家采购零部件的过程可能会受到影响。
任琳表示,英国“脱欧”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也是系统性和多领域的,在贸易与投资领域,规则“碎片化”趋势明显。“日企之所以这么急于离开英国,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关税造成的。”她说,原先英国和欧盟是一个整体,而日本和欧盟之间有很多关税,当初为了避税,日本的很多企业选择把生产线放在英国,英国和欧洲大陆如果“是一家”,可以享受欧盟的低关税政策。可一旦英国“硬脱欧”了,就失去了这项优惠——对于欧盟来讲,英国是“外人”,自然出口到欧盟的商品关税就大大提升了。
据了解,受英国“脱欧”影响的不仅是日本车企。德国宝马也曾警告,如果英国“脱欧”导致严重的供应链中断,宝马将不得不关闭生产MINI和劳斯莱斯的英国工厂。宝马董事长科鲁格曾表示,如果英国“硬脱欧”,公司可能会将生产转移到荷兰。
另外,捷豹路虎也削减了在英国索利赫尔和布罗姆维奇工厂的产量,并计划裁员4500人,被裁人员大部分来自英国本土,约有4万名员工,主要原因是柴油车销售下滑、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以及海外市场汽车销量下降等。积极谋划造车的英国家电巨头戴森也计划把总部移至新加坡。
英国“脱欧”的波及面正在扩大,将不可避免地对英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延迟“脱欧”或为英金融业赢得喘息
■ 本报记者 刘禹松
截至目前,距离“脱欧”的原定时间仅剩3周,英国的许多大型银行却仍未对此做好准备。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曾在2月底宣布,该国议会将在3月12日前对英国“脱欧”协议进行最终投票,这一时间点也快到来。
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一些银行依然在努力解决新的欧盟业务许可延期、人员配备以及重拟合约等难题。5家大型全球商业银行的消息人士对媒体表示,即使英国真的无协议“脱欧”,他们仍将面对许多难题。有投资银行的消息人士则称,无法在“脱欧”期限前完成的一些计划,将有可能导致数千份合约的合法状态面临质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江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英国无协议“脱欧”如果真的发生,那么在英国的金融公司将有可能把原先在伦敦的投资或者机构迁往欧洲大陆。伦敦整个金融行业的业务量会随之减少,离岸金融市场的地位也会受到动摇。
然而,这样的概率,目前似乎正在减小。根据特蕾莎·梅在2月底提出的方案,英国“脱欧”协议的第二次表决时间被推迟至3月12日,如果“脱欧”协议再被否决,将在次日提请议会下院投票决定是否支持无协议“脱欧”,如果无协议“脱欧”也被否决,议会将继续投票决定是否推迟“脱欧”。对此,叶江表示,从总体来看,英国“脱欧”依然是一个大的趋势,分析其国内形势,在有协议的条件下,延迟“脱欧”的可能性更大。
“作为传统的欧洲金融中心,英国‘脱欧’虽然有可能为伦敦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但也未必令其一下子垮掉。”叶江告诉记者,在无条件“脱欧”的情形下,英国和欧盟有可能成为在WTO框架下两个不同的经济体,这样一来,英国与欧盟国家的金融交流将不再如原先紧密,一些企业会因此转移,进而对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如果英国和欧盟能够达成协议,并按照步骤实施,则有可能降低这种影响。
“作为西方历史悠久的老牌金融帝国,英国具有很强的能力,金融体系完善,业务在全球布局广泛。因此,在有协议的前提下‘脱欧’,虽然也会有企业转移部分业务,但还会有一些留在这里。这样一来,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虽然会受影响,但总体不会很大。”叶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