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促“贸” 用好信用工具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钱颜
![]() |
![]() |
![]() |
编者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日前,由中国贸促会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以“信用建设助推高水平开放”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构建诚信体系,帮助守信企业优进优出,推进国际经贸领域信用建设。大会平行举办了“贸易摩擦中的信用风险管理”“信用经济下国际规则运用和守信企业支持”“区块链技术在信用领域的应用”“通信高端器件国际市场开发的信用和风险管理”4个分论坛,探讨并推进国际信用合作新机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信用领域的应用,为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提供交流观点和分享经验的平台。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贸增长放缓态势明显,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回落,而中美经贸磋商跌宕起伏,更令低迷的国际经贸环境雪上加霜。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策法规各异,企业无法准确、及时、动态掌握其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环境与变化,导致开展国际贸易投资风险加大,阻碍合作进程。因此,加强信用建设与国际合作极为必要。”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在致辞中表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
对于企业加强信用建设,用好信用工具,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张慎峰建议:
一要主动诚信守法经营,树立企业正面形象。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社会信任是创造经济繁荣的基本前提。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能够有效化解市场交易中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纠纷,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培训,企业要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主动诚信守法经营,树立企业正面形象。相信随着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广大守信企业得到的优惠和便利也会越来越多。
二要有效利用信用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要善于运用各国营商指南、经贸与投资环境报告、国别信用研究报告、国别贸易投资信用风险预警信息等多种信息工具,及时了解、预研预判、有效规避、妥善应对潜在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经营风险。同时,可以积极利用信用评级、尽职调查、法律咨询、调解仲裁等专业服务,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经营水平,维护合法权益。
三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企业和信用专业服务机构要加强信用建设领域交流互鉴,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信用风险管理、企业信用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技术和操作方式,同时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贸领域信用体系,帮助企业运用信用建设和信用工具,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共同推动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贸促会在社会需要、企业需要、政府需要的背景下,构建了以信用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增加更多的交易机会。”中国贸促会商事认证中心副主任闫芸表示。
据闫芸介绍,目前,中国贸促会已初步建立了外贸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依托行业公认的统一数据标准,综合贸易企业特点,采信不同的维度数据,向全球标准体系方向进步。去年推出的贸信通平台,以信促贸,双向连接世界,将推行多种语言版本帮助我国企业与海外企业互信互认。通过一年时间的运作,平台上已经汇集了24万余条的中文基础信息,17万余条的英文基础信息,为300多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同时,中国贸促会也在积极整合业务资源。一方面推出了国际信用互认的白名单推荐,另一方面对推荐企业进行了专业报道与推介。
会上,中国贸促会商事认证中心与埃及信用和风险协会、斯里兰卡工商会联合会分别签署了信用合作备忘录,为加强信用国际合作、改善营商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传递相互信任、促进国际经贸发展、创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贸易投资促进机构的重要职责。张慎峰表示,中国贸促会具有上接政府、下联企业、沟通内外的独特优势,愿与各有关方面一道努力,依托300多个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30多个海外代表处、25万多家会员企业,共同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国际合作,在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