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2版:商贸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2版            商贸投资
 
今日关注

2020年4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下协力 稳定外贸基本盘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曼

4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其中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45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1至2月收窄8.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9万亿元,下降3.5%;进口1.16万亿元,增长2.4%。

“对比一、二月份,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情况呈现的数值比预想的要好一点,大大超出了预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说明我国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方面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另一方面在保持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努力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月份以来,我国企业复工复产率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活动持续进入正常状态,在一定意义上对稳定外贸起到了支撑作用。

“可以看出,疫情是给我国一季度外贸带来了影响,但整体影响程度还是可承受的。”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春顶表示,出口方面,受疫情叠加春节因素的影响,增速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进口方面,由于一季度国外疫情尚不明显,国内需求下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故而进口增速下降较小。进出口下降不对称的结果是贸易顺差大幅减少。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分析,一季度进口受影响较小,因为多数企业的进口订单已在春节前下了,因此一季度企业要消化以前的进口订单。另外,随着国内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我国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逐步释放,进口需求也在上升。在生产原材料方面,比如煤、原油、金属矿砂、集成电路进口值分别增长23.8%、8.3%、6.8%和13.1%。他说,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二季度进口可能会下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加快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国际市场的需求萎缩必然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外贸新订单减少等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

为帮助企业挺过艰难期、实现自救,赵晋平给外贸企业提出五点建议,一调整目标市场,开拓东盟、中亚等疫情低风险地区市场;二由于供应链中断带来的影响,企业可考虑进口替代,在国内寻找新的零部件供应厂商;三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国外医疗防护用品、日常消费品市场需求大,企业可抓住机遇,加大医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疫情防控急需商品出口力度;四立足于疫情之后,为疫情之后的市场开拓做好准备,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等线上平台和渠道。

徐洪才也表示,在国际供应链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企业可以考虑进口替代,尽可能避免产业链分工体系的中断。同时进口替代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企业要抓住市场机遇,加快技术研发,实现高质量发展。“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且我国拥有产业配套齐全、劳动力、市场等优势。”徐洪才说。

受访专家均表示,我国内需持续回暖,因此出口转内销也是外贸企业有效应对风险的办法。

“稳外贸需要企业、行业组织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发力。”李春顶提出,外贸企业应进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展;积极探索出口贸易方式的创新,从线下转到线上,发展跨境电商;临时性产业转型,转向生产相近的且疫情期需求较大的产品。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制定相应支持政策,减税降费,扩大资金支持,加强行业內企业的合作,抱团取暖。

“在这一特殊时期,政府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从‘六保’方面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赵晋平建议,一保企业,为保障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运行,可提高税负减免幅度、降低融资成本;二保员工,减免员工个人所得税;三保渠道,给企业提供拓展发展新业态、新市场的平台,比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四保订单,降低企业进出口交易成本,扩大政府采购,加强多双边合作,为企业提供获取订单的机会;五保资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担保,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范围;六保研发,待疫情结束之后,市场需求会出现反弹,拥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对此政府应给予更多的研发资金支持,扶持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为企业待产期间培训员工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将今年一季度已经出台的企业复工复产支持政策的实施期限由3—6个月延长至1年,并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赵晋平说。

谈及我国外贸未来发展趋势,受访专家都认为,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外贸发展受国外疫情的走势影响较大,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外贸韧性强、竞争力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我们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将疫情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李魁文表示,各地各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发展的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逐步打通国际运输通道,稳定供应链产业链。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