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抗疫物资通道 助力国际供应链稳定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曼
目前,重庆、成都、郑州、西安、苏州、义乌等主要班列始发地的平台公司及相关企业相继复工复产后,3月28日,武汉开出了疫情发生以来首趟到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并已于4月14日抵达目的地。以此为标志,国内开行中欧班列的主要城市已经全部恢复班列去程运输。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主任赵峻在近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发送货物1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3月份,中欧班列共开行了809列,其中去程开行503列,两项指标均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目前从4月份情况分析,中欧班列延续了3月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国内到欧洲的货运需求增幅较大。
“与海运和空运相比,中欧班列采取的是接力棒式分段运输作业方式,不涉及人员检疫,这是中欧班列受疫情影响较小、实现逆市增长的重要原因。”资深国际铁路运输专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研究员车探来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班列具有可靠、运速快等特点,而且欧洲铁路网发达,中欧班列在欧洲进行中转分拨都十分便利灵活。
“中欧班列逆市增长说明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重大专项首席专家蓝庆新为记者分析,在国内疫情逐步缓解背景下,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使得中欧班列满足国际需求能力回升;目前欧洲疫情比较严峻,各国急需各种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相比海运,中欧班列具有时间优势;相比空运则具备低成本和载货量大优势,因此中欧班列运输需求大幅上涨。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加强各国经贸合作符合各自利益。
据了解,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发运防疫物资44.8万件,1440吨,主要到达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捷克、波兰、匈牙利、荷兰、立陶宛等国家,并以这些国家为节点,分拨到更多欧洲国家。受访专家表示,通过中欧班列向欧洲出口抗击疫情所需的医疗、生产物资及生活必需品,有利于保障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同时,中欧班列也会有力地促进全球抗疫合作。
在蓝庆新看来,作为连接亚欧大陆国家的货运手段,中欧班列是稳定全球供应链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欧亚内陆国家经济联系紧密,各国都不能脱离国际贸易生产自己所需所有产品,中国制造在欧亚大陆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通过中欧班列满足欧亚各国所需,也是保证自身产业链拓展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需。
“中欧班列对稳定国际供应链,尤其对稳定亚欧大陆国际供应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车探来说,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在高附加值、高时效的货物运输方面,中欧班列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快速到达目的地的运输;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中欧班列为中欧间汽车生产销售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和支持;中欧班列在内陆至内陆的货物运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缩短了内陆地区跨境运输的距离,提高了国际运输效率。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提升中欧班列等货运通道能力,全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源,支持稳定国际供应链和复工复产。
为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稳定国际供应链的作用,提升中欧班列发展质量和效益,蓝庆新建议,中欧班列运营方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了解国内外企业需求,科学合理配置货物,充分利用班列空间,减少空置率;要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优势,为防疫物资的运输和国际社会共同在抗疫贡献力量的过程中,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培育持续发展能力。
车探来建议,首先,国家要加强对货源组织的指导,加强规划;其次,中欧班列要以市场化为原则,为客户设计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物流解决方案;中欧班列的运营平台、公司要开发适合中欧班列的特定市场,维护好特定客户群;要加强与沿线各国铁路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协调,努力降低成本,把中欧班列打造成亚欧之间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产品,保证其能实现稳定长远、市场化的运行;中欧班列还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俄罗斯、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发展潜力大,利用中欧班列打通沿线物流通道,有利于畅通中欧之间贸易产业链,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