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3版: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3版            商贸
 
今日关注

2021年7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金字招牌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曼

一周来,各省和一些行业基于“商务部日前新认定105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新闻,纷纷报道了各自的喜讯。如:山东省新增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最多,达10家;江西省、安徽省各新增6家;四川省新增4家;机电行业新增企业占比超过四成……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都是在某一特定类别产品中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集生产和出口为一体的外贸企业。自2019年和2020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各地的高质量外贸产业蓬勃发展。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平台。”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国家外贸转型基地是基于外贸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发展的需求,把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扩大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促进地方外贸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和培育中国外贸新的国际比较优势和新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我国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旨在推进产业发展与贸易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其稳外贸稳外资的积极作用,通过促进外贸转型带动产业升级,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供重要支撑。通过依托产业和外贸联动发展的开放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为国内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高效的平台。

据了解,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考核一次,并视考核结果做出“考核通过、限期整改、取消命名并摘牌”等相应决定。自2011年商务部公示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名单以来,商务部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区,大力开展基地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78家,涵盖机电产品、农产品、轻工工艺品、纺织服装、医药、新型材料、专业化工、五金建材8大行业。

在刘向东看来,赋予更多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做法,有利于地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快通过稳外贸稳外资举措吸引更多资源集聚,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从而带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推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一是产业集聚效应增强,特色优势突出。基地依托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不断延伸产业链,集聚效应持续增强。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能力显著提升。各基地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创新环境,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推动基地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三是品牌质量不断提升,影响力持续增强。基地品牌意识日益增强,重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带动效应和区域品牌集聚效应,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四是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基地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将为各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此次被认定的3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长垣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医疗器械)、驻马店市平舆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户外休闲用品)。

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年底,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已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130家,总产值达713.6亿元,不仅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生态体系,且拥有一批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行业带动能力。

刘向东说,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为重要的开放平台,不仅能推动地方外贸创新发展、发挥稳外贸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贸产联动的供应链渠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链的优化配置,提升和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谈及各地该如何用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这一“金字招牌”,在刘向东看来,需要各地发挥各自优势,聚焦主业,突出特色,在锻长板的基础上,通过延链补链固链补短板,在吸引更多资源集聚的前提下打造更加具有韧性和创造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使其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基点。

张建平建议,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其次,企业、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商协会组织应该围绕着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形成合力,加强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配合,有效地支持外贸创新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特别是政府和商协会要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金融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持续提升自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中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地方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比较优势。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领域,当地应在加快自主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创建自主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助力“十四五”期间中国外贸的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都能够得到持续的提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