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迎来展露身手的大时代(中贸时评)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凡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肯定是值得拼搏的一件事情。设立北交所、出台《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近期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与落地,让中小企业感到春风阵阵,帮助它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长期来看,我国已进入“十四五”时期,正阔步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当下,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更是题中之义。
中小企业是企业助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助推器。有人说,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产业和收入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双循环的重点环节。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特别提到,要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中小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工笔画”的细腻画笔。“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亮眼的旗舰项目、对接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大项目,也需要接地气、小而美的项目。这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也让“一带一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中小企业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力军。据有关机构研究测算,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为25%,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空间广阔,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让中小企业充满活力,离不开政府在财税、融资、创新创业、数字化发展、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众多举措中,北交所的设立意义深远,为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历史,我国在资本市场上提出的一些重要举措,都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在争论“姓资姓社”的时候,深交所、上交所的设立,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魄力;到2015年股改,再到2019年,我国推行注册制、创业板,体现了对创新驱动的要求;在我国经济从完全依赖外部转变为培育内生动力的情况下,对新产业、新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的需求增多。在这个节点上,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北交所应运而生,将激励更多中小企业成为“单项冠军”“小巨人”。
可以说,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迎来展露身手的大时代。
时势造英雄的前提是英雄在时代中有所作为,而有所作为往往又以树立新的观念为重中之重。首先,中小企业要树立全球市场理念,坚定地走全球化道路。在我国成为“世界市场”之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不出国门就面临着全球化竞争,没有全球市场理念将寸步难行。其次,中小企业要树立产业生态理念,借助数字化转型融入产业生态当中。只有抱着开放、合作的态度,主动融入产业生态,才能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强企业供应链的韧性。最后,中小企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适时转型升级以适应各类新要求。只有处理好企业与股东(投资者)、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才能让企业运营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