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5版:会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5版            会展
 
今日关注

2022年2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秘“雕刻”与“风洞”(冬奥进行时)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心媛

本报记者 胡心媛

揭秘“雕刻”与“风洞”

在“黑科技”加持下,北京冬奥会令世界瞩目。从开幕式到正式比赛,“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比如,炫酷的冰雪五环。整个冰雪五环其实是一块巨大的LED异形屏。那么,五环是如何被“雕刻”出来的呢?

海淀高科技企业利亚德承担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地屏、冰瀑、冰立方、南北看台屏和播放系统等装置生产、安装任务。利亚德集团董事长李军透露,“雕刻”的视觉是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的。

据李军介绍,冰立方长22米、宽7米、高10米,是由LED屏组成的。五环本身也是一个LED屏,当它亮相的时候,位于看台4层的激光照射在冰立方上,对冰立方进行“雕刻”。随着冰立方上部的顶盖下翻,配合着激光的“雕刻”,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的LED屏一边缓缓下降,一边播放冰渣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完美配合中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雕刻”出来的视觉效果。

除了冰立方,现场还有11626平方米的地屏以及高60米的“冰瀑”。它们也都是由LED屏组成的。开幕式第一个节目中,小草复苏,幻化成一株巨大的蒲公英。小男孩轻轻一吹,蒲公英飞散开来,天空中绽放出烟火,“立春”二字清晰显现。这个精彩转换离不开地屏、冰瀑的合作。

利亚德集团冬奥会开幕式技术负责人王加志说,大屏上的小男孩剪影吹起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通过地屏四散,飘到冰瀑上,缓缓向上升起,当蒲公英飘到冰瀑的顶端与鸟巢“碗口”持平时,烟花绽放在鸟巢上空,宛若蒲公英飘散在空中,呈现出梦幻般的画面。这一效果的实现,需要精确的时间控制,背后是开幕式的一个“时间轴”,所有的设备运动都跟着时间轴运转,达到分秒不差,使整场演出无比精彩。

冬奥会赛场上,高科技同样无处不在。在中国短道速滑这枚金牌的背后,有一个帮助运动员尽量消减风阻的训练“神器”——风洞。记者了解到,这一应用技术是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深化合作的产物。体育风洞的使用对象是分秒必争的运动员。风洞既要模拟现实比赛环境中的气候特征,又要顾及运动员的安全,因此,对精确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很高。北京冬奥会为中国风洞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舞台。

“雕刻”与“风洞”只是北京冬奥会诸多高科技中的两种。北京冬奥会还有许多高科技。比如,国家速滑馆的“冰丝带”,国家雪橇中心的“雪游龙”,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可以说,北京冬奥会是一场高科技奥运会。互联网大厂及科技企业的“黑科技”的加持,让北京冬奥会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