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外资政策红利 着力稳存量扩增量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高淑君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风向标,引进外资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外资企业是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间环节、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已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助力稳住外资基本盘,从出台2021年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组织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一些规定,再到研究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等。
中国政府在稳外资政策上持续发力,把稳外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6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对外资的支持力度,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定企业预期;出台力度更大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支持政策;扩大中西部外商投资制造业鼓励类目录。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疫情多点零星散发给我国稳外资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但各项政策举措的精准实施,有效对冲外部风险,我国利用外资仍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结构不断优化。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速分别达42.7%、35.6%和17.9%,均高于利用外资整体增速。这充分彰显了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在华发展前景、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机遇的坚定信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市场规模超大、产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充分说明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成效。
未来一段时期,要确保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好利用外资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重点需要在稳住外资存量和扩大外资增量上发力。既要进一步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让外资“稳得住”,又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让外资企业“愿意来”。
一要准确落实现有政策。持续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外商投资法和配套条例,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切实享受政策红利。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持续增强对市场寻求型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加快落实好外资企业退税减税降费和缓缴社保费等政策,让现有政策红利加快转为企业的“真金白银”,增强外资企业发展信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人员入境、物流运输等堵点,保障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畅通,为外企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估体系的新标准,推动深化改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造更优宜商环境。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新模式,精准化、智能化地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举办外资企业座谈会、政企对话会,聚焦外资企业营商便利等诉求,积极回应并推动解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做好优化服务“加法”和简政放权“减法”,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更优环境。继续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三要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修订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吸引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研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等重点地区引资政策支持力度。开展外资攻坚行动,完善各地重点招引服务外资项目库,强化项目落地。进一步梳理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加大招商和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产。
四要用足用好平台载体。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等开放平台主阵地作用,为高质量吸引外资搭建高能级载体。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打造更多的线上线下招商引资平台,推动线下招商和“云签约”紧密结合。强化与伙伴国的合作机制建设,深化与国际一流中介机构合作。持续发挥好贸促系统服务外资企业专班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加强对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健全与外资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投资数额大、产业链上下游覆盖面广的重大外资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加速促进供应链恢复和畅通。(作者单位: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