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在京举办
推进创新海事仲裁规则制度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国民
在6月16日举办的2022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上,与会嘉宾肯定中国海事商事仲裁事业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很多建议。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表示,希望不断创新完善仲裁规则,不断提高仲裁员的国际化程度,始终做我国仲裁国际公信力提升的领跑者和贡献者;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着力耕耘海事商事业务,坚决做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维护者和捍卫者;加强与海事法院的深度合作,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做国际海事商事争端预防和化解机制的建设者和推进者。
全国政协委员、司法部原副部长刘振宇认为,全球知名仲裁机构都有独特的仲裁文化,应加强仲裁文化建设,仲裁文化建设决定仲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培育仲裁文化是一项持久的系统性工程。他认为仲裁文化不仅是仲裁机构环境的装饰设计、内部规范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对仲裁秘书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锤炼和塑造。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表示,要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对世界海事仲裁有所贡献。中国仲裁界要借《仲裁法》修订的东风,让仲裁领域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推动仲裁理论和实践创新。比如,在海事仲裁领域,要紧扣海事海商行业特点,构建海事仲裁与海事司法合作对接机制、海事仲裁与海事调解融合发展机制、机构管理和仲裁庭独立裁决有机结合机制、海事临时仲裁“轻管理”机制等,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创新海事仲裁规则制度。
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主席桑德拉·拉朱提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工智能在仲裁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尽管AI在仲裁中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仍有待商榷,但是作为争议解决领域的前进方向,在争议中采取新方法仍然值得探索。
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院院长、WTO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认为,仲裁要发展起来,要有创新的思想,要有规则,要有专业的人才,并且提供好服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仲裁员队伍非常重要,对此她建议,仲裁员一定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和外语沟通能力,要有法律的书写能力,还要积极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国际商事法庭法官沈红雨介绍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出台与仲裁相关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发布会议纪要、年度报告、典型案例,加强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等,不断地推进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姜晶介绍说,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重要工作。对此,一是联合开展涉外仲裁项目证书教育,二是共同组织开展涉外仲裁学科教育,三是广泛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此外,涉外仲裁高端人才库工作正在设计建设,要逐步选拔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涉外仲裁高端人才。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建议,坚持不懈提高国内仲裁机构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深化各国仲裁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充分发挥高级别对话会的交流平台优势,推动仲裁理论和实务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本次高级别对话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共有近百名线下代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