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钱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两会期间,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发展立法存在缺失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与保护当前法律规范体系现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在向两会提交的提案中写道,现有法律对民营经济的有效覆盖还存在相当不足,缺乏完善统一的民营经济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大部分涉及民营经济发展保护的规定仍是停留在政策层面,导致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力度不够。
据了解,我国民营经济近10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加到4701.1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3.3%。
皮剑龙表示,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不少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往往存在配套细则缺乏、执行措施弹性大、督查落实无力度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难以落地。此外,现有法律规范对民营经济的追责与保护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近几年,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现象普遍存在。民企创新一旦失败,民营企业家可能会倾家荡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德恒(石家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齐明亮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法治层面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可以进一步坚定大家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要及时将过时的、阻碍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清理和修改,对分散的涉及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要进行整合,尽早制定一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统一的民营经济保护法。”皮剑龙表示。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看来,应当将宪法确立的鼓励、引导、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则细化,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的政策上升为法律,从法律层面进一步保障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实现民营企业产权刑法平等保护,完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
“出台国家层面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民营财产保护。通过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构建类似国有资产保护机制,规范和打击民营企业内部职务违法犯罪行为,更好地保护民营企业财产。另一方面,有助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依法公正平等执法,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徐冠巨说。
皮剑龙认为,相关法律还应凸显对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原则,明确市场准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未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民营企业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实现民营经济组织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此外,保护民营企业家利益也被反复提及。皮剑龙表示,民营经济保护法应对民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尤其是要对民营企业家人身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规定民营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经营权、公平竞争权以及民营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创新收益权和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要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非法干预经济纠纷的情况。
“出台一切措施,必须以遵守法律制度为前提。”全国政协委员、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建议,将竞争中性、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制度上升至法律高度,把对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行为的责任追究予以法律化。我们要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利益,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政府机构不对微观经济活动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