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国企民企都要力争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世界一流企业是指那种具有极强的规模实力、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具备全球领先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对于所在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在全球的经济舞台上处于第一方阵的翘楚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泉红近日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座谈会上说道。
中财办副主任尹艳林表示,企业强则国家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把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具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良好条件,但是在经营效率、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对此,尹艳林建议,我国要切实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鼓励企业在一些优势行业和领域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世界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快形成世界一流的产业竞争力。
对于我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刘泉红给出五点建议:
一是要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以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牵引,系统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包括国资的监管体制、投资运营机制等各方面的各项改革,加强国企改革的系统集成,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独特的制度优势,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补短板、扬优势,厚植民营企业发展动力。要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布局和重大部署。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在发展预期、要素获取、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探索创新,持续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民营企业。
三是以补强、强链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世界一流企业必然要求有一流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能力,以实体经济企业为重点,加快核心技术的攻关,加大创新技术的场景应用,积极填补国际产业链的高端空白,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的科技融通式的创新,全面提升创新链、产业链的水平,真正培育创新链的链主企业。
四是以卓越的公司治理和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要加大跟世界一流企业的对标对表力度,从战略决策、资源配置、内部管理,包括品牌价值、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等等维度,跟世界一流企业全面进行对标,通过对标找差距、补短板。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方位地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全社会倡导加快形成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共识和合力。
五是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品牌美誉度,拓展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要引导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的资源配置,持续地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多措并举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提升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融合度,形成更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着力塑造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