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视频智慧集成展到演艺灯光工艺设计研修班
文旅演艺市场的一条“炫技”生态链(创新会展·项目篇)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兰馨
8月21日,为期5天的首期演艺灯光工艺设计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开班。这是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在举办2023国际音视频智慧集成展(深圳,下称音视频智慧集成展)后,遴选首批高级工程师的首个培训计划。
7月中旬,在深圳举办的音视频智慧集成展继续采取“线下参展+线上直播”形式,吸引8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家企业品牌参展,令展会现场成为音视频技术集成、信息集成、资源集成、服务集成的“秀场”。
近年来,我国系统集成及音视频生产和智造技术升级,令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链”接产业生态
“本届展会,国际参展商占比超出预期。”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音视频智慧集成展的规模仅恢复到疫情前的85%,预计到下一届展会将全面恢复并超过疫情前的展览规模。
为满足专业与消费市场边界日益融合、个性化需求升级,本届音视频智慧集成展与第20届深圳国际LED展、UDE 2023国际半导体显示博览会同期举办。业界人士表示,三展联合同期同地举办,将展会升级为国际音视频集成以及国际上多种新型显示技术、数字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平台,促进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促使参展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柔性化定制、生态链协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
“融”合场景应用
记者从音视频智慧集成展组委会了解到,为展示多种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有参展商与上下游产品制造商联合展示生态场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体验服务。其中,专注音视频会议系统及舞台灯光音响系统工程集成服务的中创世纪,与Bose、Absen、PR珠江灯光等生态伙伴合作,可为客户提供小型会议室、洽谈室、个人办公主题乐园、品牌专卖、酒店公寓等多种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此外,明道以G-MetaHalo“万物互联”物联智慧系统,通过“文化+科技+运营”融合实践案例参展,结合主题内容、文化IP、体验行为、商业运营等为文旅景区、主题公园及展览展示沉浸式体验空间,展示数字文旅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文旅融合。
文化新业态机遇
“疫情后,文旅演艺市场出现报复性增长。”朱新村介绍,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357亿元,同比增长7.3%。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占比接近四成。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23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7个百分点,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9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39.7%,占比高于上年同期2.6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5.6%。
朱新村表示,当下,尽快提升演艺工程和生产厂商服务升级,才能促进智慧集成设备行业整体提升。
升级服务技能
“在万物互联背景下,场馆面临着创新设计的挑战。”朱新村表示,现阶段,多数场馆面临着固定安装设备创新升级的压力,一方面是设施设备更新,一方面是技术服务人员技能的提升。鉴于此,今年在音视频智慧集成展举办期间,首次举办演艺场馆设计国际论坛(下称论坛),以推动演艺场馆设计创新升级。
“本次论坛为建筑师群体搭建了一个建筑、科技、人文跨界交流的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在出席论坛时表示,建筑师既要懂得作为科学家、工程师所必须懂的逻辑分析能力,也要有艺术、文化的一面,不断创新场馆设计。
“我国演艺装备及音视频等领域,尤其是灯光、舞台机械及音视频等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在产品与市场服务衔接上出现不匹配。”朱新村表示,首期培训希望促进工程服务商达到技术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解决行业当前人才缺乏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