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7版:代言工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7版            代言工商
 
今日关注

2023年8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合国每年采购的商品中超过1/3是“中国制造”,但主要通过第三方转口实现

“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最好的试验场”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南

“在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巨大挑战之时,共享全球资源变得尤为重要。”在近日举办的2023中国(江苏)国际采购与投资大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房爱卿表示,国际公共采购及所带动的市场化贸易和投资,为国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参与共享全球资源,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还可以积累更多的国际经验,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而数字经济的优势、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扩大开放的优势,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公共采购及所带动的市场化贸易和投资的有利条件和优势。

国际公共采购及联合国采购涵盖范围广、市场规模大,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国际采购组织在全球采购金额超过6000亿美元,全球公共采购的规模已突破10万亿美元。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栩男说,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技术交流平台,有很高的权威性。企业要实现“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这是一个最好的试验场和加速器。

“联合国采购的单次金额不一定多,但背后对公司的认可是难以用价格来衡量的。”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果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国外客户对其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度、认可度显然就会更高。有些中企成为联合国供应商后,一下子就打开了国际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国采购与一般贸易采购的不同在于,联合国采购无收款风险;无贸易壁垒,不受双边贸易束缚,免除了配额、反倾销和关税的困扰;采购种类繁多,包括食物、医药用品、车辆、计算机和软件,以及航空包机服务、工程技术服务、安全保护服务、咨询服务、电讯服务等。这也意味着企业可参与的空间很大。

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国采购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不过,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和货物出口国,中国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的程度却不高。根据《2022中国联合国采购发展报告》,联合国2022年从中国采购的总金额为5.01亿美元,占比为1.69%,较2021年5.86%大幅下降。中国供应商在2022年联合国采购中依然以货物类为主,其中货物类总额为4.08亿美元,占比超过82%;服务类总额为0.92亿美元,占比仅为18%。

从趋势上说,中国在联合国采购的货物类总金额从2015年的1.31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4.08亿美元,增长较快。而服务类总金额则相对波动,虽然也有增长,但幅度较小。

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说,联合国每年采购的商品中超过1/3是“中国制造”,这些中国商品主要通过第三方转口实现,中国商品的比较优势未能在联合国采购中充分体现。

对此,王栩男分析说,有些中企不了解、不熟悉联合国采购,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有些中企不太熟悉国际公共采购的规则,缺少国际投标专业人才;有些中企走的是国际代工路线,没有直接面对联合国采购市场,很多利润都被国际贸易商赚取。

王栩男建议,中企应突破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即提升软实力,要对标国际水准,包括合规、合同执行、物流及供应链、融资、保理等,都需要跟国际接轨。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澜指出,江苏以实体经济著称,产业基础好、体系完善、门类齐全,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是国内外众多产业循环的重要发起点和联结点,有条件有能力向国际采购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

针对企业参与联合国等国际公共采购的短板弱项,中国贸促会等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投标流程解读、产品合规介绍、投标技能提升、采购数据分析、检测认证、物流及订单融资等国际公共采购相关内容,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物流及售后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大力推动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联合国等国际公共采购。“参与联合国采购,鼓励和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入联合国采购的目录清单,有利于中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将为中国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带来无限商机。”上述负责人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