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8版:会展 上一版3
第A8版            会展
 
今日关注

2023年8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3中国纺联秋季展联展闭幕

数智化“织”就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晓玥

8月30日,2023中国纺联秋季联展闭幕。在展会现场,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下称中纺绿纤)副总经理于顺平正向观众展示着最新的莱赛尔纤维样品,“这款‘绿纤竹’莱赛尔纤维色泽柔和,蓬松轻盈,具有棉一般的柔软感,丝绸一般的滑爽感,可以用手触摸感受一下。”

近年来,我国传统纺织产业生产方式在不断升级改造,“含绿量”让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升。“既要满足强度、舒适性等指标,同时也要兼顾节能、环保和碳排放,这离不开坚实的技术支持。中纺绿纤是国内第一家具有莱赛尔纤维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现有9万吨绿纤产能。我们重视研发投入,目前研发的绿色可降解纤维绿纤能够实现从原料到纤维,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碳足迹追溯可控,有效助力产业链下游创新实现零碳消费。”于顺平介绍说。

智能化生产是纺织企业数字化应用的生动缩影。“数字化转型后,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纺纱设备和检验检测仪器,应用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纺织大数据管理平台,优化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原先抓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自络……‘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早就看不到了,现在我们的车间仅需几个工人,负责巡视和简单操作。”新华源集团生产技术部刘经理告诉记者,纺织车间展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仅可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数字型产业升级,而且能构建高效能、节能源、省人工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扫除以往招工难、劳动力昂贵等制约纺织行业发展的“拦路虎”。

数字经济助力产品个性化定制。奔达纺织集团的王经理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舒适、美观等服装功能已经成为“基础款”,逐渐不能满足大家个性化的服装需求。目前,含有黑科技的智能服装比较受买家关注。比如我们的智能记忆芯面料,就是采用莱卡公司新型弹性纤维,对比普通的莱卡纤维制造出来的,运用了智能记忆芯技术的面料可以有效降低20%的压力值,让衣服穿脱的过程更轻松,有效塑型的同时减轻负担,而且这种面料还能有效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记者了解到,“智能服装”是在传统服装的基础上融合智能科技手段制成的服装,有些可以实现测量身体数据、健康监测、防止走失等功能,既能运用于消防、电工等特殊行业,也可用于日常百姓生活着装。当下,个性化定制智能服装已经从愿景演化为现实,纺织企业可以按照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量生产,提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及黏性,增强纺织企业市场竞争力。

数字经济提升产业品牌化传播。新宏丰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女士表示,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品牌影响力自始至终都是纺织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平时会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达到引流量与聚人气的目的,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购买。除此之外,我们去年参加了‘大湾区服装服饰云上博览会’,这个展会借助数字手段在线上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我们开拓了一些新客户新市场。”她说。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在“消费新界 品质棉纺”2023intertextileFORUM纺织论坛上表示,作为纺织工业中最大的基础性行业,棉纺织行业是中国纺织工业国际贸易的主力军。近年来棉纺织行业规模和装备逐步调整优化,截至2022年,中国纺纱产能达1.1亿锭,织机90万台,分别占到世界50%和45%以上。我国棉纺织生产质量与效益大幅提升,产品品质持续提高,产品品类持续丰富,已成为全球纱线生产量最大、纤维应用最广、产品品种最全的国家,以色纺纱、高档衬衫色织面料、高档牛仔布等为代表的高品质棉纺织品全球领先。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存阶段,绿色生产取得积极进展,时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董奎勇认为,未来,产业需要通过讲好产业故事、融入一体化生态圈、研究发布流行趋势,从而进一步挖掘棉纺织产业的时尚潜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