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独特区位优势带来开放机遇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走进蔚来汽车的总装车间,偌大的场地却看不到多少工人,只见一排排机器井然有序地运行着,整个车间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操作。黄色地标线外的工作区,机械臂将内饰、轮胎、车门等各类配件自动装配到车架上;抬头看,一辆辆新车正通过空中连廊自主移动位置;参观途中,来回穿梭着运输各类物料的无人搬运小车,一旦感知前方有人便停下避让,等人完全经过后又立即自如向前。
这一车间只是蔚来在安徽业务布局中的一小部分。自2020年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以来,蔚来已陆续完成研发、销售服务、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自动驾驶等多项核心业务主体的新设或迁移。谈及选址于此的原因,蔚来相关负责人坦言,安徽身处长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企业落户于此的重要因素。
“长三角一体化”,可以说是近年来安徽省开放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词。2018年11月,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自此,内陆省份安徽搭上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快车”,在与沪苏浙三大沿海省市携手同行的道路上,迎来多重开放机遇。
由于内陆逐渐具备原来沿海地区才有的产业基础,而沿海地区各类成本又在不断走高,外资企业发展近年来呈现出从沿海迁移内陆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内陆省份,正成为沪苏浙开放资源迁移的关键地带。
“安徽区位优势明显,是长三角企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安徽爱德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爱德夏(Edscha)集团在华独资子公司,企业选择在安徽投资兴业,在采购成本、物流成本、人力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高性价比。
其次,地理距离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互联、规则制度共通、供应链合作深化等优势,也让安徽成为长三角其他地区外资外溢的最佳承接区。
特斯拉在上海和安徽的布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缓缓驶出车间。记得完成第一个100万辆车目标,这座工厂用了33个月;而从100万辆到200万辆,仅用时不到13个月。产得快,还要卖得好、有服务。9月9日,合肥蜀山高新特斯拉中心开业,标志着安徽省首家直营钣喷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此中心集销售、售后、钣喷服务于一体,为车主提供车辆全生命周期服务。
“我们非常重视安徽市场。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在合肥设立了公司,开展整车销售交付及售后业务。”特斯拉企业代表在此次外资企业安徽行活动期间表示,特斯拉在安徽的业务近几年快速增长,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发展不断壮大,目前合肥已具备了特斯拉全部的销售业务板块。
上海和安徽,前者作为“龙头”引领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后者正处于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特斯拉全面升级安徽服务版图,正是安徽乘长三角一体化“东风”、受国际性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体现。
此外,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重点区域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资源要素数量更多、流动更自由,从而给区域内带来更多的开放红利。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达45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四成。其中,安徽实际使用外资11.9亿美元,增长33.8%;全省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都达到了68%左右。虽然安徽使用外资规模占比较少,但增速却位于前列,可见其极具开放发展的潜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不少外资企业继续在合肥落户或增资,如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全资控股科技公司项目落户合肥经开区,将成为该集团在中国最大的科技和创新中心,德国大陆集团也宣布在合肥投资建设四期项目。可以发现,安徽正紧抓“一体化”机遇,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在推动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贯通以及开放型经济的道路上,愈走愈顺、愈走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