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标准构建“中国北方会展之都”版图(创新会展·城市篇)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兰馨
近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的天津市高标准建设“中国北方会展之都”专家研讨会上,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宏表示,目前,天津正在制定建设“北方会展之都”行动方案。按照该方案,将通过创新,加快天津会展软硬环境建设,提升会展能级。
据介绍,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完善国家会展经济片区功能建设,被纳入今年天津市政府报告。与此同时,天津正在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会展经济也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其中之一。
绿色节能新样板
今年8月,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项目投入运营。至此,天津会展业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根据规划,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项目在中央大厅增设了2700多平方米的国家会议中心,室内高近12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作为深入落实“双碳”战略的智慧绿色建筑,国展整体100%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同时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地源热泵等114项低碳、节能、环保技术,整体能耗较传统会展场馆项目减少8%,整体碳排放总量比其他建筑减少25%以上。此外还依托物联网、大数据、BIM等多种数字化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展馆智慧化+业务数字化+体验智能化”的全面融合。
“预计,今年全年展览面积将达到170万平方米。”天津津南区区长杨灝介绍说,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自2021年6月一期展馆投入运营以来,举办各类展览以及活动57场,展览总面积220万平方米。
“依托智能化场馆设施,加快构建会展新生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曲维玺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天津需依托地缘和产业优势培育会、展、奖、演、节、赛等综合性活动,推动会展与产业联动,会展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此外,天津利用国展的“智慧化+业务数字化+体验智能化”优势,进一步完善会展营商环境建设。
提升品牌传播力
在业界人士看来,提升品牌传播,将体现会展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博鳌亚洲论坛高级顾问、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姚望表示,会展主体主办的会展活动项目,应重视新闻媒体参会群体,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如包括博鳌亚洲论坛在内的一些国际品牌活动,均在活动现场设有独立的新闻中心,除设置完善的新闻设施、设备以及新闻发布环境外,还要根据会展活动项目的诉求,为新闻媒体提供素材。与此同时,会展活动结束后,还要注重延续传播长尾期。
“会展是传播的有效平台,涉及城市、产业、技术等方方面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储祥银提出,会展城市在具备硬件设施的同时,还需转变思维,改“筑巢引凤”为“筑巢养凤”。这其中需利用传播途径,让会展活动主办主体了解地方会展发展战略规划,支持政策,营商环境等。
天津市津南区区长杨灏表示,天津会展经济功能区,将完善出台会展“一站式”服务机制。
数字会展引领者
进入智慧化会展时代,平台价值成为衡量展会品质的发展趋势。对此,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表示,在智慧化会展模式下,尽管数据是主办者的核心资产,但线上功能与线下功能彼此都不可替代。目前,国际会展业界人士一致认为,线下实体展会将依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经贸促进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中国会展数字化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作为数字会展引领者,仍面临较大挑战。
“让国际展览界更多地了解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设施设备优势,提升传播率。”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国际展览局原首席代表王锦珍建议,天津需加快拓展数字经济题材类会展活动,提升新型会展人才建设,强化会展国际化进程。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宋振光表示,作为“北方会展之都”建设的载体,国展天津期待与更多会展活动主办方进行合作,为不同产业提供展、销、洽商平台,助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助力政府企业融入统一大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