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设立八大功能区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毛雯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高峰论坛新闻中心位于国家会议中心E1、E2展厅及前厅,面积约1.1万平方米,设综合服务区、媒体公共工作区、媒体专用工作区、新闻发布区、广播电视技术服务区、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媒体餐饮和茶歇区、运行保障办公区八大功能区,配置广播级公共信号播放设备、专业办公设备设施,覆盖高速网络,为各国媒体提供广播电视、公共信号、新闻采访、信息资讯及交通餐饮等服务。
新闻中心以论坛主视觉蓝色为主色调,将水墨画、丝绸、瓷器、中国传统建筑檐口等元素融入其中,同时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标建筑及相关合作标志性项目,通过插画、剪影、AR增强现实技术等形式呈现,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的丰富内容和积极成效。
在媒体公共工作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本打开的“书画”矗立两侧,描绘共建国家标志性建筑及合作成果。“书画”结合大屏动态主视觉山丘、山峰、水纹、海浪、驼队和十条光带,共同反映十年来共建国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和“五通”“五路”的合作理念。记者可用手机扫码,通过AR将古丝绸之路的场景叠加于书画之上。在餐饮和茶歇区,墙体以《丝路山水地图》、原创《水墨北京》画作为基础,装配瓷器、画片,茶歇区搭设丝绸质感的纱帐,使记者闲暇之时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公共信号方面,核心总控调度系统扩容至128路,配备多通道收录系统,可支持多达10路高清公共信号。系统设有互联网推流服务,同时提供素材文件转码,助力实现媒体多渠道、多形式融合报道。在同声传译系统方面,采用“无线+有线”双系统音频设计,配置多通道音频选择单元,方便记者随时随地收听多语种公共信号。在网络通信方面,新闻中心实现千兆到桌面、千兆WIFI接入和千兆5G视频回传,通过主备链路,安全高效满足记者高速上网和报道需求。在灯光展现方面,采用传统高亮LED灯具,选用LED气垫灯,引入颌灯,具有光线柔和、发光面积大、安全性高、具备无影及电影级效果等特性,现场视觉感受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