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投资
 
今日关注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王晓旭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极大提升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水平,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通过加强科技合作,让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科技发展机遇,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创新之路”将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发展方向。

十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发展,推动构建和升级多双边科技合作机制、稳步扩大科技人文交流、持续优化科技经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效。

稳步构建和升级多双边科技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7个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占84个),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务实合作,加速与相关方共建联合实验室。自2016年以来,共支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联合研究项目1118项,累计投入中央财政经费29.9亿元。科技部于2019年6月、2020年10月、2021年8月分别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了53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此外,我国还面向东盟、南亚等建立跨国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了28家海外分中心。

持续推动科技要素双向流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园区合作建设。各国高度重视与我国开展科技园区合作,目前已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启动或探讨建立科技园区合作诉求,通过双向合作方式加速科技园区建设。其中,“引进来”方面,我国国内园区积极吸引以色列、白俄罗斯等国家建设实体“园中园”;“走出去”方面,我国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建设了中国比利时科技园等园区。

密切加强科技人文交流,为促进与共建国家科技合作奠定良好的民间基础。2016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交流培训的科技人员约18万人次,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的青年科学家超过1.4万人。共计60个高校在23个共建国家开展境外办学,16个国家建立了17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这为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的人文交流基础。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仍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发展机遇来看,首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丝绸之路”发展空间广阔。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各国对科技合作的热情不断提升。同时,这也在推动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革,新经济、新模式迅猛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发生深刻重组,为国际科技合作拓展了空间。其次,科技研发活动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科技合作成为各国的现实需要。当前科技活动的复杂性、系统性越来越高,科学目标的导向性、计划性越来越强,科研活动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都迫切希望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开展面向重大问题的科技攻关活动。最后,作为新合作领域的重要内容,科技合作逐步成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助力。开展科技合作,可以帮助中国稳步树立好科技和创新大国的形象,通过“小而美”的科研合作项目,持续提升我在国际社会的软实力,撬动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大盘,进而服务好我国政治外交大局。

当然,“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是发展基础薄弱。相关共建国家科技人才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合作项目集中在附加值不高的传统领域,数字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发展领域合作不足。二是技术和标准协同难度大。目前,较多国家技术路线和标准对美欧发达国家依赖度高、对我国接受程度不足,影响了合作深度的拓展。三是合作机制有待优化。相关科技合作项目和资助计划较为分散,容易造成资源重复配置和分散使用问题,部门合力难以有效发挥。

科技合作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是合作拓展新领域的关键内容。未来,建议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一国一策”推动科技合作顶层规划设计,积极对接共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同时,提升国内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水平,充分汇聚全球创新发展资源。二是完善合作机制。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围绕重点领域、合适伙伴选择配套合作项目,发挥科技合作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撑作用。加快总结推广优秀合作案例和好的模式,为持续完善合作机制奠定基础。推动更多中国产业技术标准成为全球通用标准。三是发挥好有效市场的积极作用。引导更多科技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持续发挥民间组织作用,深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四是持续拓展合作“朋友圈”。加快建设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吸引更多全球性科技组织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际科技关系研究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