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服务业务 让流量变现成“留”量
来源:中国贸易报
在深圳创想三维公司总部,一进门就会看到一个名叫“酷维”的吉祥物。这是该公司用户用买到的3D打印机打印后拼接出来的和人一般大小的礼物,每个拼接块上还署着打印者的名字。
不是骨灰级发烧友,做不出这样的事儿。
再走到公司展厅,你就可以看到这里除了展示公司发展各阶段研发生产的3D打印机之外,还有3D打印出的车辆模型、手伴等文创产品、工业品零部件,无一不告诉人们3D打印已经融入衣食住行。
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创想三维的品牌建设之道——除了技术创新、营销创意之外,还要做好后市场服务,努力成为3D打印的布道者。
从2014年一家仅有4名员工的初创企业,到成为累计出货量超过550万台,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3D打印机设备制造商,创想三维用了9年时间。这9年,创想三维实现了从OEM、ODM向自主品牌的转型,也实现了业务由研发制造向服务的拓展。
就内容营销方面来说,虽然创想三维是在2022年选择入驻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但其很快就深谙流量密码。今年9月的海外社交平台上,一位用户分享了他以3D打印的方式,打印出兰博基尼的零部件,最后组装成整车,全部成本约在2万美元左右,这轰动了世界,也让3D打印机创想三维声名鹊起。
如果要让这类流量转为“留”量,还需要在服务上下好功夫。
这与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一脉相承。在数字化加速产业融合的当下,服务业务收入在制造业企业当中的占比逐渐提高。有数据显示,服务业务收入已占世界500强中制造企业总收入的25%,20%的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目前,我国也有诸如华为、TCL、海信、陕鼓等企业成为服务化转型的典型。最重要的是,服务与具体产品不同,具有先入为主、赢者通吃的特性,因此较早以服务树立品牌将获得先发优势。
创想三维联合创始人刘辉林说,进入跨境电商赛道后,重视用户服务仍然是打造品牌的重要手段,他们常常会根据亚马逊上用户的评价和反馈,不断去改造一些产品,让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在此基础上还做起社群运营,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
“起初,3D打印机是一个新的技术,不像传统的平面打印机那么成熟稳定,而且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应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加强了服务,比如对于3D打印应用、售后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引导和指导,慢慢地积累了很好的用户基础。”刘辉林说,在出海早期,有很多的海外网红自发式地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很多该公司产品的应用和测评,分享机器的使用方式方法。这样积累下来,大概在YouTube上有一千多万条这样的信息,这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随着3D技术的知晓度不断提升,3D打印机的受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展。针对一些不懂得设计和建模的用户群体,创想三维开发了一个创想云平台。该平台上拥有20多万模型库,供用户直接上传或者下载一些模型,供用户进行打印。这促进了企业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为品牌发展筑牢了基础。
“我们还在海外做了很多布局优化,在各个国家都设有服务中心,希望用户在需要时,能第一时间找到厂商为他们解决问题。”谈及未来增长前景,刘辉林充满信心,“当我们真正为用户解决问题时,增长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我们希望成为立足于全世界的全球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