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5版:会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5版            会展
 
今日关注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印发

破除采购政策藩篱 培育行业新型业态(创新会展·行业篇)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兰馨

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

记者注意到,作为旅游行业发展提升的三年计划,《计划》围绕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实施“信用+”工程等九个方面提出30项主要任务。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文旅部表示,将深化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改革。开展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总结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同时,依法支持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将星级饭店统一纳入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场所管理信息系统,破除国有企业、金融系统在星级饭店(特别是高星级饭店)采购服务项目的政策阻碍。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举办会议、培训、活动优先安排在星级饭店。

同时,优化完善盘活方式,根据项目情况分类采取盘活措施,用好各类财政、金融、投资政策,支持旅游企业盘活存量旅游项目与存量旅游资产。

根据《计划》,在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下,加强新业态培育和监管,推动新业态可持续发展。

完善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功能,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数据科学治理,推广应用旅游电子合同。持续推进旅游行政审批“一网通办”。

完善“文旅市场通”App功能,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电子证照应用试点,提高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码上办”水平。

在实施“信用+”工程方面,引导支持旅游企业整合公共、行业、市场等多方信息,探索推出以信用为基础的便捷消费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消费体验。

打造优质品牌项目

《计划》明确提出,创新旅游产品体系,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要、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着力推动研学、银发、冰雪、海洋、邮轮、探险、观星、避暑避寒、城市漫步等旅游新产品。发展绿色旅游,推动出台推进绿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推动科技赋能旅游,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在旅游场景广泛应用,更好发挥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作用,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在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方面,实施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动提升乡村旅游运营水平。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促进旅游新业态有序发展上,推进“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航天等领域深度融合。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型旅游消费目的地。

拓展旅游演艺发展空间,发展特色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旅游演艺提质升级。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项目。

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

《计划》提出,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包括优化旅游消费服务、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实施消费促进计划。

今年4月,文旅部办公厅、中国银联发出通知,联合实施2023年“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将持续至2024年2月。活动期间,中国银联、中国工商银行等合作银行、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支持企业及各自分支机构重点对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集聚区予以特惠商户折扣、消费满减、发行文旅主题信用卡等优惠举措。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将与中国银联、支持机构及其各自分支机构联合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消费促进活动。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15.80亿,同比增长75.5%。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3.6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97万亿元,增长114.4%。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宏观数据一再显示旅游市场高开高走、逐季回暖的大势,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业态之间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获得感不充分的现象。

根据《计划》,文旅部支持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惠企乐民活动,组织各地结合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因地制宜,推出消费惠民措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