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定制成“Z世代”亲子家庭消费的三大趋势(会展新说)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刘志良
未来,有两种公司会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一种是人少事大的“小公司”,一种是为完成一个短期使命而设立的“短公司”。“小公司”如何寻找一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针对“Z世代”的亲子家庭新奇特的消费模式是什么?相关市场调研显示,沉浸式消费成为市场与年轻家庭关注的重点。沉浸式消费,是指通过使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参与主题场景以及享受个性定制服务等手段,让家庭成员更深度地融入到消费体验中去。在这一趋势下,可以看到,“Z世代”的亲子家庭对于娱乐、教育和亲子关系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笔者在对未来亲子家庭沉浸式消费的三大趋势进行探索和分析后发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虚拟现实设备的普及化和成本的降低,许多亲子娱乐活动开始引入虚拟现实元素,以创造更加身临其境的亲子场景体验。
一是互联网时代的“Z世代”群体对信息的获取、技术的应用驾轻就熟,对其所组建的亲子家庭关系与消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亲子娱乐带来全新的体验,亲子主题场馆的兴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和参与感,加深了亲子之间的纽带,并具有教育功能。个性定制服务的需求增加,满足了亲子家庭对个性产品、旅行和研学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愉悦感。
也应该注意到消费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在追求消费体验的同时,应关注亲子关系的质量和教育的价值,为“Z世代”亲子家庭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将深刻影响“Z世代”亲子家庭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亲子娱乐带来全新的体验,也为家庭提供了更多互动和协作的机会。虚拟现实教育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增长,正在为孩子们提供全新的学习方式和知识传递途径。兴起的虚拟现实技术,对“Z世代”亲子家庭来说,不仅是一种消费趋势,更是激发创造力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有力工具。如家庭可以通过戴上虚拟现实头盔或者进入全息投影的空间,一起探索虚拟游乐园或参与虚拟现实游戏,增强亲子间的互动与娱乐乐趣。不仅如此,虚拟现实技术还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推出的虚拟实验室和教学应用程序可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提供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Z世代”亲子家庭未来能够享受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消费体验。数字化又为此类消费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周末的儿童乐园平日可转换成沉浸式科普教育的场馆,这一切可通过可变更的内容快速实现,包括内容、地点、运营的灵活性,势必引起整个行业的变革:先是从个别点位带起,然后席卷整个市场。这与以往大多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如出一辙。
旅英学者、儿童友好专家罗俊彦表示,就个性化儿童场景的市场需求来说,“Z世代”的消费者本身是在个性化消费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定制化的儿童场景肯定是其消费的首选。亲子消费场景买单的是家长,消费的是孩子。“Z世代”家长对于独一无二、个性化的产品有着更高的追求,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特色的产品鼓励孩子们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尤其是在欧洲地区,越来越多的儿童服务机构开始重视定制化,对所服务儿童的年龄、性别进行了深度调研。纵然如此,鉴于多元种族、宗教等环境的差异,相关服务仍无法完全适配每一个用户的喜好。此外,儿童处于成长阶段,对于世界的观察处于高度开放的状态,从儿童视角来观察世界,对于产品开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藉此,笔者引申出一个科技与艺术普惠的概念,即得益于这种商业模式,更多的儿童能在更早的阶段接触到、感受到科技与艺术,这将有助于挖掘出更多的艺术家、科学家。
二是定制化亲子旅行场景契合“Z世代”家庭的兴趣和需求。定制化研学与游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与体验,使参与者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活动、知识。满足家长的个性定制需求的亲子旅行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们更有参与感和探索欲望。儿童机构也非常注重消除对于儿童性别的刻板印象,这往往会对儿童后续人生发展起到重要影响。过去,大量的儿童娱乐产品鼓励男孩进行一些stem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玩乐,比如机械、汽车的拼装,女孩往往被鼓励“从事”家庭内部的工作(baby care)。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点,即如何打破固化思维,开发出一些多元文化的儿童服务产品。其次,游乐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也有显著的作用,娱乐性、教育性的需求仍是该领域最重要的一项议题。此外,愈来愈多的碰撞在这类沉浸式体验中发生,如艺术与科技、城市与自然、中式与西式。
三是沉浸式消费在亲子家庭中的兴起,无疑为“Z世代”家庭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体验。在我们追求刺激和娱乐的同时,需要思考这种消费模式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我们在选择沉浸式消费活动时,尽量选择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采取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同时,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引导他们理智选择和节制消费。只有在平衡享受与可持续性之间找到合适的方式,才能真正获得长期的满足和幸福感。
(作者系2050自愿者、中国美术学院拼格创意媒体奖学金发起人、拼格创始人)
本栏目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