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篇 提升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贸易报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将发展会展经济、创造营商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吸引国内外投资纳入年度目标,中部城市长沙和郑州在城市营商环境上进行了较多投入和政策扶持。
据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晓斌介绍,在2022年度中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会上,长沙排名总榜单第8名、省会城市第1名。
长沙会展按照“一核两翼”,进行多点布局。其中,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面积11.4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中部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强的综合性展览中心之一,是中部地区面积最大的会议中心。长沙已经形成了酒店、物流、安保、展会搭建等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
此外,长沙的会展机制完善,实现了会展审批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简化办展流程,创建了会展智慧服务平台,便利展会服务,创新了自贸区会展安保服务管理资质,实施了会展高端人才融入长沙人才政策45条计划,享受落户、购房、子女入学等等便利。为吸引高端人才落户,长沙提出引育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和高端人才最高分别给予10亿元支持和1亿元资助。
目前,湖南省正在起草会展业支持政策,长沙市也在出台支持条例,将形成具有长沙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体系和营商环境。
相对长沙,郑州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推动会展业实现新跨越。去年年底,郑州出台了政策法规《郑州市会展业条例》。2023年,郑州航空港区出台支持会展业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配套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航空港区每年将安排3000万元会展专项资金支持会展项目的举办,并在重要展会的招商对接、产业对接、宣传推广上给予协助。
12月8日,随着郑济高铁的全线贯通,郑州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郑州枢纽的通达性位居全国首位。随着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开业运营,郑州成为继上海虹桥之后又一个“空铁联运+会展”城市。
郑州方面提出,要从交易场所向产业发展平台转型,将从会展场馆所在区域和城市发展出发,连接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的会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