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以应用场景为牵引 让更多数据“活”起来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伦
国家数据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1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强调坚持需求牵引、注重实效,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开放融合、安全有序等4方面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
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同时从提升数据供给水平、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等3方面,强化保障支撑。
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1月7日在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表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家数据局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当前,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还需要在制度建设、流通利用方式、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深化研究。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聚焦贸易便利化领域,《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推进航运贸易便利化,推动航运贸易数据与电子发票核验、经营主体身份核验、报关报检状态数据等的可信融合应用,加快推广电子提单、信用证、电子放货等业务应用。还要提升航运服务能力,支持海洋地理空间、卫星遥感、定位导航、气象等数据与船舶航行位置、水域、航速、装卸作业数据融合,创新商渔船防碰撞、航运路线规划、港口智慧安检等应用。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还透露,此次《行动计划》还提到隐私计算、可信数据空间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这些都旨在强调对数据流通和使用中的安全与隐私加以保护。在数据安全前提下,加强数据资源供给将促进大模型训练,尤其是对中小人工智能企业加入大模型研发赛道、提升行业活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刘烈宏认为,近日印发的《行动计划》目的就是让沉睡的数据活起来,结合不同行业的基础条件和数据禀赋,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典型领域应用场景,以场景为牵引,推动数据要素供给和流通使用,加快数据要素化进程,从而更好实现数据价值。
刘烈宏认为,与2015年“互联网+”行动相比,“数据要素×”实现了从连接到协同、使用到复用、叠加到融合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数据应用推动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通过数据应用推动知识扩散、业态创新,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三是通过数据应用推动科学范式迁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数据要素×’行动,就是要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新阶段。”刘烈宏介绍,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组织试点工程,启动大赛,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还将通过挖掘高价值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激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创新数据产品服务等,探索一批跑得通、有成效、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案例、经验模式,将堵点难点转化为新增长点,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