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问题始终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线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就业创造、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融资问题始终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线,是关乎其发展信心的关键问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带来的提案是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获益匪浅,融资贵的问题得到极大缓解,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二是银行审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技术手段运用不足。
江浩然分析说,科技创新是一项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即便投入也不一定有产出,存在相对较大的经营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业务具有“短、小、频、急”的特征,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此外,仍然主要依赖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运用技术手段不足,这不仅影响了贷款审批的效率和质量,还给金融体系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和风险特征,江浩然给出了解决融资难的第一个建议:“我们需要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企业用好普惠小微贷款等工具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大力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新型配套政策;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场景,积极开发‘设备贷’‘采购贷’‘租金贷’等定制化金融产品,帮助企业拓宽多元化贷款渠道。”
江浩然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可以鼓励利用好资本市场,优化发债融资环境,包括评级机构、评级方法、评级覆盖面等,创新推出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债券产品,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对接资本市场,并为其开辟融资“绿色通道”。
“比如,对弱资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信用债券,激发投资人债券投资积极性,更多惠及发行人和实体经济;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鼓励支持创投基金、政府性基金发展,积极落实创投差异化安排,支持创投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江浩然举例说。
在数字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运用大数据分析也成为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江浩然建议,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科学构建模型,打通包括工商、税收、收支流水、煤、气、水等数据通道,建立有公信力的数据库,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科学评估企业经营状态和能力,帮助银行进行客户筛选、额度测算及风险监测等,快速审批贷款。同时,借助智能技术进行贷后风险监控,及时发现经营异常,降低贷款损失,“这种模式重数据、轻抵押,改变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既是融资手段创新,也是营商环境创新,能够满足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全面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需要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作用。江浩然建议,进一步完善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政策,帮助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不断推动解决资金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