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 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国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过去一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在积极推出更多满足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支持政策。例如,2023年8月30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全国工商联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2023年10月1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地方,“昆易贷”“小微易贷”等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产品正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赋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普惠金融”。通过普惠金融的“活水”真正灌溉实体经济的“沃土”,是当前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抓手。
“银行给大企业发放一笔贷款和给中小微企业发放一笔贷款,其人力成本差不多。因此,前些年商业银行确实更倾向给大企业发放贷款,更愿意发放长期贷款,”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常通过税收和信贷两大手段扶持中小微企业,近几年来尤其是新一届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非常大,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商业银行也更积极地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余丰慧告诉记者,他通过调研发现,这些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贷款一大亮点是可操作性强、利率很低,而且利率一降再降,银行的息差比较窄,真正是在利益中小微企业。
面向未来,为了更好地做好普惠金融工作,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受益,余丰慧建议,进一步激活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因为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积极性直接受其生产经营状况影响,当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的利润更可观之后,其贷款的积极性也能进一步提高。
“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就需要配套相应的金融服务。”余丰慧还建议,积极发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多发展AI银行,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来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网商银行、微商银行等有一些好的探索可供借鉴。“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整顿和规范后,现在可以适当发展。因为互联网金融离中小微企业很近,比如网商银行的310贷款,实现了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介入,效率很高。可以在全国多推广类似这样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余丰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