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有温度的服务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中欧班列——进博号 |
![]() |
深化互联互通 促进合作共赢 |
中欧班列(上海号)作为集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重要成果,紧紧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累计发运班列170多趟,获得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与市场客户的高度肯定。与中国物流序列的中储股份深度合作,使央地双方合作领域持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提升。通过一系列高站位、深层次、可持续的务实合作,强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效流通,共同书写合作共赢的发展新篇章。
为推进场站建设的进度,公司员工在国庆期间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A+B”场站的硬件设施,为“进博号”的顺利抵达保驾护航。虽然目前体量小、计划少,但是开行至今从未落空过计划,月度开行量逐年、逐月递增,在2023年5月中欧班列整体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时,中欧班列(上海号)逆势增长达到了单月9列、单日2列的历史新高。
坚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在打硬仗、啃硬骨中创新突破。2023年11月8日,首列“中老班列—G60号”国际货运班列从上海出发。在此次中老班列的任务当中,他们没有因情况特殊而放松要求,因条件艰苦而降低标准。一方面,销售部门第一时间开始集货,争分夺秒开展业务。另一方面,积极与海关、铁路方面沟通,推进全方位合作关系。11月份,恰逢进博会召开,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不辞辛劳来回奔波,通过多次会议的沟通协调,及时跟进最新的情况,在部门内部做好任务分工,并进行关键节点检查。中老班列面临亏损巨大、货源稀少的市场通病,此次任务时间也非常紧迫,但是全体人员不惧困难,而是把困难当做锤炼队伍的机会,为了克服困难他们瞄准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家电货物作为主攻方向,其他平台都是三、五个箱子做零散发运,他们下定决心首列就做30箱以上整列发运。最终,在短短6天内完成39箱洗衣机、空调、冰箱等货物,顺利开出首列中老班列。
今年,“中欧班列—进博号”首次实现铁路电子提单应用,公司联手亿通国际积极组织学习了提单相关知识与操作流程,联合平台客户和建行上海分行洽谈提单试验合作意向。同时场站也注重数字化赋能,引入AI技术、3D虚拟场站管理技术,提高了场站管理的工作效能。
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在打通发展堵点难点中创新突破。场站问题一直是困扰中欧班列(上海号)运营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公司在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协调会,讨论解决方案。同时,与市政府相关部门,铁路、海关等关联单位,协商“上海号”未来的场站布局,多次深入场地第一线勘察选址,以建设“一类口岸”和打造上海陆(铁)港中心为目标,制定中欧班列(上海号)建设营运方案。在场站建设中,做足“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工作,在有限的场地空间里创新性推出“A+B”场站建设方案,有序规划场地形成转关模式与一体化模式分区管理的组合拳,解决了当前卡脖子问题。由于场地是租赁的,他们与各方的斡旋也下足功夫,现场基建队伍则起早贪黑、不怕风吹雨淋,赶在第二列“进博号”之前将场地建好并正式投入使用。
坚持“上海精神”,在持续放大进博溢出效应中创新突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博会要办的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要求,上海东方丝路积极组织开行“中欧班列—进博号”,从第一年1列、第二年2列到去年开行3列“进博号”,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货源从此前笨重的机械设备、原材料向高端日用品、精密仪器转型。为服务好第六届进博会,加大“进搏号”的宣传效应,中欧班列以“联通欧亚,联动进博”为主题,在10月9日、10月11日和10月29日,组织了3列“进博号”接发车仪式和场站启动仪式。为办好这三场活动,他们组织员工分成搭建组、联络组、宣传组、会务组参与到了从物料设计、舞台搭建到来宾接待再到活动新闻宣传等全流程中。活动中最早出发的一批队员们凌晨5点便踏出了家门,披带一身朝露赶到现场,一到场地便热火朝天地开展起了各项工作,打扫卫生、摆放名牌、加固物料、调试设备......以十二万分的仔细,向全社会展现了“上海号”成果和形象。
2023年,东方丝路团队也荣获了许多奖项。公司荣获《物流时代周刊》杂志社与中国国际物流节组委会颁布的“中国物流业20年”用户满意企业综合物流TOP10、中国物流业“风雨同舟20年最铁合作伙伴”与“中国物流业20年”用户满意企业国际(跨境)物流TOP10荣誉称号,国际物流东方丝路创新开拓青年项目组荣获青年文明号称号,荣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物流时代影响力企业称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