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共建美好世界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谢雷鸣 叶青
![]() |
读懂中国,就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5月13日下午,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办,在“平行论坛一: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上,与会的中外人士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带来的利好。他们畅谈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全球发展所作的贡献,坚信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带来更多发展新契机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创造和分享机遇的过程。”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特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各国的工商界和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贸促会持续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李庆霜介绍说,2023年,中国贸促会推动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工作“三个转向”,从收集反映诉求转向开展深度调研,从跟踪解决问题转向优化营商环境,从服务外资企业转向帮助地方招商引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作为中国贸促会的品牌活动,外资企业“地方行”获得各方好评。在“地方行”的过程中,中国贸促会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推动了很多外资项目落地。
“这样一些务实积极的举措,我们还会持续开展下去,希望工商界的代表和企业代表能够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来。”李庆霜说。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埃里森-怀特(Edward Allison-Wright)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能够提升经济产出,对于促进全球的和平、繁荣也非常重要。世贸中心协会和中国贸促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历史悠久,是多层次开放合作的典范。在过去的40多年里,双方的伙伴关系为中国和全球商业社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在开放包容、平等发展的背景下,不仅为中国,也将为世界打造出更好的明天,带来更多发展新契机。”马来西亚创投资本管理局主席、征阳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拿督戴良业(Tan Sri Datuk Ter Leong Yap)说,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中国的成功经验非常重要。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激励其他国家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增长计划,为更好的未来而努力。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中马双边关系发展的压舱石和动力源,希望中马两国工商界抓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余雨生说,期望在发展和拓展全球贸易投资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可更多利用澳门小平台大优势,把握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大发展机遇。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多互联互通举措的落实,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书赞桉诺亚洲区业务管理总裁马欣荣(Pablo Machado)说,书赞桉诺进入中国市场已有40多年,在中国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和巴西良好的双边关系,更离不开中国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机遇。
“中国和巴西在低碳、可持续经济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书赞桉诺作为一家生物基解决方案公司,在这些领域有着非常多的潜在机遇。”马欣荣说。
今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马欣荣表示,几十年来,两国贸易和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指数级增长。中国和巴西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虽不尽相同,但互补性强,因此实现了双赢。巴西向中国出口许多农产品和原材料,如大豆、原油、铁矿石和牛肉,中国则通过提供如电动汽车和日用品等工业产品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支持巴西发展。
“展望未来,我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引擎。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我的理解是,这种概念代表了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马欣荣说。
为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开放合作与发展,埃里森-怀特表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希望充分利用自身的全球网络、与中国贸促会的伙伴关系,继续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通过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来实现共同的目标。未来将与贸促会加强在多边贸易促进、中小企业支持、以ESG(环境、社会、治理)为重点的发展以及技术驱动的贸易创新等方面的合作。
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成长机会
近年来,中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为在华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企业提供巨大机遇,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企业深化与有关各方的合作,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成长机会。
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小野寺修(Osamu Onodera)说,他上世纪90年代首次访问中国,自那时起,他就开始观察中国。如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资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投资中国,与中国携手发展。根据中国日本商会去年的调查,超过90%的日资企业都提出会保持或增加在华投资,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土耳其对外经济关系委员会土耳其—中国商务理事会主席科尔汉·库尔多鲁(Korhan Kurdoglu)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相关配套会议。他认为,要想做全球化的企业,就必须来中国。要想做一个有竞争力的全球公司,就必须在中国参与竞争、开展协作。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是高质量发展。而新型城镇化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注重践行绿色的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型城镇化打造开放包容的环境,促进多方合作共赢。在智能城市建设方面,中国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发展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应该说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之路,也是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立新表示,中国铁建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助力沿线各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生动践行了以共建“一带一路”联通世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王立新介绍,多年来,中国铁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先后承建了亚吉铁路、沙特麦麦高铁,参建了雅万铁路、匈塞铁路等众多标志性项目,有效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繁荣;积极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主持和参与制定工程领域国际标准21项,积极帮助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制定本国铁路标准、培养铁路专业人才,促进了所在国铁路的现代化;积极推进与所在国人民“心联通”,坚持本土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市场开发和资源配置的属地化,努力创造当地就业机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众多国家分享了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实现了与各地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科尔汉·库尔多鲁说,土耳其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国家,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高科技、能源和金融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合作。通过这些合作,两国互利共赢。
论坛结束后,部分发言嘉宾接受了《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进一步阐释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机遇的理解。
埃里森-怀特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提升中国产业的效率,是一种更高质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与众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技术、人才和创新的增长,将为人们提供撬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小野寺修说,中国明确表示要继续走高水平开放的道路,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平等进入和公平监督的高质量市场,这可以令外国企业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起更好地为中国经济作出贡献。中日两国在加强供应链合作方面未来有很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