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品牌要主动发声扩大影响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讯 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美通社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品牌全球传播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出海品牌无论大小,都需要积极对外发声,让利益相关方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和未来计划,增强市场信心。通过专业性、创新性和责任感等沟通内容的打造,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
《报告》称,在海外公众眼中,中国品牌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在技术创新方面,华为在5G技术上的研发,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创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核心技术方面的积累等,都是中国品牌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体现。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非常活跃,如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腾讯的社交网络服务等,都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成功颠覆和创新。
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创新内容,令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报告建议,品牌要“主动发声”。不仅要搭建多语种网站,设置多语言客户服务,运营好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更要注意用好这些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品牌最新消息,进行有质量的观点输出,掌握对外发声主动权。同时,中国品牌需要与海外媒体进行合作,挖掘更多海外媒体刊登、专访、深度报道等机会,多维度将品牌信息传递给海外受众,指数级放大品牌的记忆点。在与海外媒体打交道时,要重视专业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提供充分而合适的内容素材,实现精准“喂料”,完成传播落地。当获得海外主流媒体信息发布时,将这些声量再次反哺给国内,形成国际传播闭环,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此外,传播声量的扩大依托于持续的信息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品牌不能只是围绕突发的热点事件借势营销,要注重做好年度规划,有节奏地定期发布品牌信息,积累品牌信息资产。从传播目的来看,无论是为了提升销售额,还是塑造品牌形象,都需要长期努力,寄希望于单次或者短时间内的海外信息发布、线下活动等传播行为,往往难以达成目标。
在海外开展业务的中国品牌,难免会遇到各种负面舆情。《报告》显示,品牌要提前准备好舆情危机管理制度。使用舆情监测工具预判风险,第一时间捕捉、分析、处理涉及品牌自身的全球舆情信息。如有相关负面舆情,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及时有效回应,避免舆情发酵后陷入被动。品牌可以基于舆情监测分析结果,主动联系媒体反驳澄清,还可配合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进行深度采访报道,用项目的真实情况及当地社会的发展故事给予回应,从而维护品牌正面形象。(穆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