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多举措加强与民企合作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海粟
7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情况。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宏志在会上介绍了国资央企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情况。他说,国资央企累计在共建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项目已超过5000个,中央企业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
在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同时,国资央企为共建国家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具体成效体现以下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合作不断深化。传统基础设施合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合作积极开展,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一批示范性项目,比如,雅万高铁开通运营9个月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过400万人次,电信企业海外服务网络遍及40多个共建国家,亚欧海缆5号项目极大提升了沿线通信能力。
二是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积极践行ESG理念,累计承担重点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约300个,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卡塔尔光伏电站等标志性项目顺畅运行,有效助推所在国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三是惠民利民成效持续显现,带动当地近百万人就业。中央企业积极开展民生项目,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华龙一号项目满足了当地20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科特迪瓦城市供水项目使230万人受益。
目前,“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
王宏志表示,国资央企将深入抓好落实,发挥优势特长,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未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着力拓展互联互通的新通道。深化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拓展健康、绿色、数字等合作新领域,构建互联互通新格局。
着力打造共建项目的新标杆。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建设好、运营好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等标杆项目,同时积极对接民生需求,建设更多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小而美”工程。
着力夯实安全发展的新基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经营,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做好境外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此外,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在会上介绍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相关情况。相关工作可归纳为 “四个合作”。
一是资本层面合作。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以来,中央企业积极与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开展股权合作,金额超过390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对外参股投资各类企业超过1.3万户,国企民企在资本合作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是产业链合作。中央企业开展共链行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带动超过5700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每一家“链长”企业的背后,都有很多民营企业的参与和配合。
三是供应链协同合作。中央企业采购工作中,通过降低采购门槛、减少交易成本等,有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目前中央企业直接带动的供应链上下游200多万户企业中,96%是民营中小企业。
四是科技创新合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与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材料等方面,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健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合作的制度规则,继续开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介对接,指导国有企业建设协同共赢的供应链生态,鼓励国有企业扩大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资源优势,持续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林庆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