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两会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步伐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毛雯 实习记者 傅志辰
在2025年地方两会上,“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乐章旋律激昂。从培育外贸新动能到高质效吸引利用外资,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到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各地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为我国对外开放注入新动力,勾勒出一幅活力澎湃的开放画卷。
培育外贸新动能
引领发展新突破
2024年,我国外贸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的“三量”齐升,外贸含“新”量也不断上升。在2025年地方两会上,培育外贸新动能成为关键词,以新业态引领新突破成为焦点。
跨境电商是全球贸易的新动力,同属外贸新业态的绿色贸易、保税维修等也愈发受到关注。上海市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上海市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深入创建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以数字身份和电子认证跨境互操作等一系列综合举措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对外开放。2025年,上海市将全力稳外贸,完善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制度体系,培育壮大跨境电商、离岸贸易、二手车出口、保税维修、再制造等外贸新业态。
“外贸新动能不断积蓄,对上海实现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不可或缺。”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立行说。
天津市同样以培育外贸新动能助力扩大对外开放。2024年,天津市形成全国“双首个”数据跨境流动政策体系,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并落地保税维修等试点政策。2025年,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行动是天津市政府工作重点之一,有利于促进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
山西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计划在2025年落实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武宿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运营好海外仓,统筹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晋民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也提交书面发言,建议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加强政策培训、优化人才培养、推动产业融合、优化跨境支付结算服务等措施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
打造引资新模式
实现增长新跨越
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外资企业在联通国内国际循环、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纽带桥梁作用。借2025年地方两会平台,多地推出创新举措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招商,提高吸引利用外资质效。
浙江省2024年外资利用成效显著,实际使用外资达152.7亿美元,规模首次跃居全国第三,制造业和高技术实际使用外资占比均有提高,分别为51%和52.9%,引资结构实现提升。浙江省还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深化与外商投资企业沟通交流,有效稳商留企。
2025年,浙江省坚持“内资外资一起招”,保持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份额基本稳定。1月23日,在2025年浙江省两会刚刚闭幕之际,该省就宣布启动“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新质生产力”招商年,以引导产业链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北京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有关稳外资的提议受到关注。他认为,北京市可顺应使用外资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聚焦北京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优势,发挥集聚优势,吸引更多外资高技术服务业进入北京;缩短高技术服务业“负面清单”,深度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创新,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据了解,北京市在2024年深化“两区”综合改革,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综合测评成绩全国第一,并大力推动外资提质升级,8家知名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机构。2025年,北京市将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管理制度,推动电信、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争取更多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