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7版            专题
 
今日关注

2025年7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清洁能源产业链创新坐标 杭氧集团携深冷技术矩阵再赴链博会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钱颜

杭氧为浙能兰溪配套建设的CCUS项目

作为中国深冷装备和气体产业领军企业,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氧”)将于7月再度亮相链博会。与去年在第二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展区的展示不同,此次杭氧战略性入驻清洁能源链展区,将集中呈现深冷技术在氢能、冷能综合利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储能等领域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这一参展策略的升级,既源于杭氧对“双碳”战略的深度响应,也得益于其以深冷技术为核心构建的产业赋能体系。正如杭氧副总经理蒋毅所言:“链博会为产业链协同提供了国家级平台,而杭氧的深冷技术矩阵正是撬动清洁能源价值链升级的核心支点。”

从装备制造到能源革命的底层逻辑

从研制中国首套国产制氧机起步,杭氧历经七十余载技术沉淀,已形成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的“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应用场景研究”四位一体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00余项,主导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83项,在低温分离与液化设备领域具备国际比肩实力。这种技术优势直接体现在制造端——杭氧不仅是全球大型空分设备产销量第一的装备供应商,其十万等级空分设备更被誉为“大国重器”,乙烯冷箱等低温石化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在清洁能源领域,深冷技术成为杭氧打通产业链的“金钥匙”。以氢能为例,公司自主研发的氢气压缩机、液氢贮槽、液氢阀等核心装备,攻克了超低温环境下的密封、绝热等技术难题,串联起“制—输—储—加—用”全链条。在CCUS领域,杭氧开发的二氧化碳捕集工艺,为中国首个CCUS与燃煤发电一体化项目实现每年1.5万吨碳捕集量提供了技术支撑。这种“研发—制造—应用”的全链条能力,正是杭氧区别于行业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

三大创新实践勾勒清洁能源图谱

在山西曲沃,杭氧投建的“氢—电—气”综合能源岛每日可为400余辆氢能重卡加注9000公斤氢气,年减碳量达12万吨,被誉为“中国目前运营规模最大的商业化加氢站”。该项目集成了杭氧自主研发的氢能系列装备,将工业副产氢通过深冷液化技术转化为高纯度能源载体,使氢能在钢铁物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

盐城滨海港冷能综合利用中心则展现了深冷技术的另一重价值。该中心利用LNG 气化过程中产生的-162℃低温冷能,实现创新式开发,使其服务于冻干食品、冷链仓储、制冰厂、冰雪大世界、算力中心等应用场景,每年可节省1.16亿度电,减少13万吨碳排放。杭氧为项目定制的冷能梯级利用系统,将传统上被浪费的冷能转化为工业可用的低温资源,实现了能源利用效率的颠覆性提升。

第三届链博会上,杭氧将展示其在CCUS领域为某燃煤电厂设计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该装置采用深冷精馏与化学吸收耦合技术,相比传统工艺能耗大幅降低,捕集的高纯度二氧化碳可用于食品加工、油田驱油等场景,形成“减排—利用—增值”的闭环产业链。这一技术突破使得CCUS从单纯的环保措施,转变为具备经济可行性的能源解决方案。

构建技术驱动的产业协同生态

从先进制造到清洁能源,杭氧的参展轨迹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第三届链博会期间,杭氧将首发清洁能源产业链沙盘,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深冷技术如何串联氢能、冷能、碳捕集等业务板块。

除了技术展示,杭氧更看重链博会的产业链协同价值。去年参展期间,杭氧与多家企业达成深冷装备合作意向,今年则将重点对接氢能储运、CCUS工程等领域的上下游伙伴。

“我们期待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企业建立技术协同,探索‘绿电—绿氢—绿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蒋毅透露,杭氧正在研发的深冷储能系统,可将电网低谷电力转化为低温势能储存,未来有望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形成互补。

从空分设备制造商到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杭氧的转型轨迹印证了深冷技术的产业赋能潜力。在第三届链博会上,这家拥有七十余年历史的企业,正在勾勒出一条“深冷技术筑基—清洁能源赋能—产业链协同”的创新路径,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的杭氧注解。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