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推进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万泽玮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说到做到: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实际使用外资提前半年撞线“十四五”7000亿美元目标;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62.8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达54.7万家,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比重近六成。
此刻回望,这半年来,面对外部环境的“风高浪急”,中国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答卷;穿越周期、稳健前行的中国经济,更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大稳定性。
高水平展会
凸显中国市场“吸引力”
今年上半年,各地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展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展会已成为中国市场“吸引力”的生动注脚。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链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举行,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霍尼韦尔、通用电气、博世、苹果、英特尔、高通、美光……知名外资企业众星云集。他们共同来到这里,正是因为链博会代表着的中国市场强大“吸引力”。
“中国的供应链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脱下“代表性”的皮衣,穿上唐装,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登上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的讲台,点赞中国“卓越的供应链生态系统”,表示愿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在AI时代共创繁荣未来”。
正如他所言,参加链博会的外资企业,愿在链博会上与中国合作伙伴深度交流合作,变“掰手腕”为“手拉手”。展会期间,中外企业代表经常互相走访,密集开展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第三届链博会,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第三届链博会闭幕当天,霍尼韦尔、西门子等百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签署第四届链博会参展意向,提前拿到“入场券”。不少外资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参展链博会,他们更加坚信,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未来同行。
除链博会外,在长沙、宁波、昆明,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中东欧经贸博览会、南亚博览会等地区合作性展会也取得丰硕成果,共达成意向成交额近1500亿元人民币。人头攒动的会场、目不暇接的好物、真诚热情的交流……通过展会,外企了解中国,“链接”中国,坚定与中国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外贸出口“回稳提质”
中企出海开新局
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层面的“疾风骤雨”,中国外贸逆势增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从贸易伙伴结构看,与南方伙伴的贸易尤其亮眼;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优化升级趋势非常明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分析说,贸易伙伴结构的多元化与出口产品的高质量是上半年我国贸易韧性和潜力的重要支撑因素。
正如赵忠秀提到的那样,在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非洲、东南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双边贸易增速最快的地区:
上半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不断推进,中国对RCEP伙伴进出口9869.9亿美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整体0.6个百分点。今年6月,中国宣布自7月起把“零关税”待遇扩围至全部53个非洲建交国,覆盖8800多个税目商品。6月30日,金砖国家“智慧海关”示范中心网正式上线,这一平台将成为金砖国家统一贸易政策查询窗口,“一张网通办金砖十国清关”。
泰国的榴莲、南非的西柚、巴西的牛肉……一系列产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质产品将更加便捷地抵达中国市场,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将不断深化,产供链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产品的出口结构也呈现出全新特点。“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7.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赵忠秀表示。
更多代表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产品正“高质量”走出国门,闯荡海外市场。
“在日本雇一个服务员,成本可能很高;‘雇用’机器人,只需要人工1/3的价格。”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通说,面对近年来日本老龄化不断加剧、劳动力缺口扩大的情况,该公司设计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的机器人,能穿过最窄49厘米的通道,还加装了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方便感应人流中的突发状况。
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日本不少大型连锁餐饮集团都使用了擎朗智能的产品。在图书馆、酒店等场所,也能看到擎朗智能机器人的身影。“从拼规模到拼技术、比质量、树品牌,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制造业华丽转身的生动注脚。”日本帝京大学教授露口洋介认为。
中国以扎实的行动
持续扩大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只是承诺,更是扎实的行动。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实现全部“清零”,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实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22个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相继印发、出台……一系列举措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大门不会关上。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见证中国对外开放前进步伐——
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一系列大规模展会将在下半年依次开幕,数字贸易、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将成为这些展会的关键词,各国企业将继续在展会上“交朋友”“抓机遇”;
随着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家落实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8800余种非洲产品出口中国将更加便利,南非柑橘、肯尼亚牛油果、埃塞俄比亚咖啡等非洲产品有望迎来对华出口“井喷”;
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内地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监管模式落地。“零关税”正面清单2.0版同步实施,新增238个税号商品;货物进出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全流程走通;海南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保税维修、跨境电商O2O自提等业务全面上线,海南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最新热点”;
……
“大门敞开,才能共享大市场、新机遇。”正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所说,中国对外开放只有“进行时”,一个持续开放的中国,将为构建更繁荣、互联的全球经济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