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加强大湾区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经济中心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万泽玮
![]() |
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白云会议中心举行。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过程中有不少优势,应加强大湾区融合发展,建设国际经济中心。
郑永年表示,国际政治乱局与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同时进行,虽然国际政治出现较大变动,但各国政府仍在大力推动第四次产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就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和能源的革命,这三者的核心都是人,生物工程关注人的身体素质,人工智能以人的智力为标准,而人生存就需要能源。”
“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企业目前只系统地集中于中美两国,在中美两国之内又高度集中在几个区域:在美国,上述企业主要集中在从旧金山硅谷到得克萨斯的狭长地带和从波士顿到纽约的东北部地区;在中国,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产能、技术最大的集中地区,就是粤港澳大湾区。”郑永年提出。
郑永年认为,开展第四次产业革命,基础科研能力、应用技术转化能力、应用金融服务能力缺一不可,而大湾区在这三大能力方面都表现不俗。在基础科研能力方面,大湾区有大量知名高校,香港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科研能力非常强大;在应用技术转化领域,大湾区供应链、产业链特别齐全;在金融服务领域,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大湾区若能实现融合发展,或许不仅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更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郑永年提出,支持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需要加强监管,在环保、劳工权利方面要划好红线,把监管真正做好,但在技术落地方面的监管则要适度,把更多人才留在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加强高水平的制度开放。”郑永年认为,香港、澳门的管理制度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尤其是在河套、前海、南沙、横琴四个开放区域,或可基于港澳的规则,再做加法,大大缩短规则对接、机制衔接的进程。
此外,郑永年还表示,香港应扮演好国际人才中心的角色,注意把握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吸纳人才带来的机遇。
“综合比较粤港澳大湾区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都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大湾区如果能融合发展,我想接下来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成为一个国际的经济中心。”郑永年说。